延迟性评价等待每朵花的绽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延迟性评价等待每朵花的绽放

陈爱萍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延迟性评价可以利用其优势“延迟”,照顾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给大部分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们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碰撞,让更多的创意和想法在等待中“绽放”美丽之花。

【关键词】延迟性评价;感悟;思维

延迟性评价,就是对提出的问题不作出及时的或终结性的答复,而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把时间适当的往后延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考时间,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然后再作一个启发性、表扬或终结性的评价。华国栋《差异教学论》中告诉我们:“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延迟性评价的优势来给大部分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等待中感悟、成长。本文试结合几则案例谈谈延迟性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一、“无语”时放一放,让感悟在等待时“成长”

薛法根执教的《番茄太阳》的公开课片段:

(读课题后质疑)

师:对于刚才我们读课题后提出来的那些好奇的问题,你有些话要说吗?

生:无话可说。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觉得有点不知道题目反而瞎编,出来那么多问题。

师:哦,你无话可说,真的无话可说?那有没有有话可说的小朋友呢?(示意生举手)

(部分生举手)

师:在别人无话可说的时候,你有话可说就十分了不起。

生:是作者把太阳比作了番茄。所以课题才叫做番茄太阳。

师:是谁把太阳比作番茄。

生:文中的盲童明明。

师:你看,说得多好啊,还有谁有话讲吗?读了课文以后,要有话可说。

生:我觉得番茄太阳就是明明心中的那个太阳。

师:说得多好哇!这是一个盲童心中的那颗太阳。他有话可讲了。现在有话可说的,都可以说。

生:(无话可说的那个男孩)现在我知道番茄像太阳,但它不是亲戚。

(众笑)

师:他有话可讲,很好啊。谁还有话可讲?

生:作者认为明明的笑脸就是番茄太阳。

师:好啊,你看,他说得多好哇,同学们,书要认真读,要读进去。读了以后啊,心里有些想法,还要说出来,不管对,不管错,要说给大家听,要分享。

反思:在薛老师执教的这节公开课中,遇到了我们平时在上课时也常会遇到的问题:由于个体差异,有些孩子不能很好的回答老师预期的那些问题。当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多数会当时就评判孩子对不对,或者重新找一个孩子来回答,而不去关注这个“反应稍迟钝的孩子”。但薛老师并没有因为孩子的“无话可说”而恼羞成怒,而是耐心而又充满教学智慧的选择了“延迟性评价”,没有单一的评判孩子的对错,选择先“放一放”,让这个孩子在放的过程中慢慢感悟,自己领悟成长。最后仍关注这个“无话可说”的孩子,最终孩子由“无话可说”变为“有话可说”,并有了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体验,最后老师再评价鼓励这孩子。

所以,当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完整时,老师不应该贸然否定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延迟性评价,让犯错的学生与其他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交流和领悟,使学生在反思中走出困境,得到成长。

二、“开放”时等一等,让思维在等待中“绽放”

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这一课,执教的两个老师对课堂处理的不同,直接导致了课堂的效果不一样。

王老师执教时:

师:黄河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勇敢、智慧、机敏的人,值得人们敬仰和赞颂。

师:很好,你太聪明了,和老师想的一样!

生:(刚刚举起的手突然间纷纷的落下了)

突然造成了课堂冷场的尴尬,让这个老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而宋老师同样教学这个片段时:

师: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生:他是凭着勇敢和智慧,镇定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师:我们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默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读出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

生:默读、思考、画、写。

小组进行交流,汇报

生1:艄公面对着险恶的风浪,手里只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可以看出他十分的勇敢和机智,因为这一根竹篙在这滚滚的黄河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如果艄公不勇敢不机智,他就不可能在黄河上如履平地。

生2: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通过作者和艄公心理的对比,衬托出艄公的镇定自若。

生3:这篇文章虽然是写艄公,但却花了很多笔墨去写羊皮筏子的小而轻,这样可以更好的从侧面衬托出艄公的勇敢和机智,镇静和机敏。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仅能从正面描写中感受到艄公那种勇敢和机智,震惊和机敏,还能从侧面描写中体会艄公品质。

反思:通过两节课的比较,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但由于老师评价运用的方法不同,效果就截然不同。王老师的课出现了尴尬的冷场,而宋老师却巧妙的运用了延迟性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在充足的思考等待中发散开来,使课堂更加的精彩。在宋老师的课中,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碰撞,在不知不觉中把课文的前后关联,融会贯通,领悟全文,从而完成了探究的过程。这里老师的延迟性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感悟,更利于学生深入文本,吃透文本,拓展思路,从而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缜密的思维。

参考文献:

[1]乔留芳.延时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学子:理论版.2016(24):56.

[2]盖鸾英.谈延迟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