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宋莉丽

宋莉丽(南阳市第二十五小学河南南阳473000)

教育的实质问题是培养人才的问题,尤其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艺术是张扬个性的,艺术教育必定是个性的体现的实践点和渠道。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成人的个性在童年养成。”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对单纯的手工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少,更欢迎的是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能力的开拓者。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增强审美能力和培养审美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也是不可忽略的,而且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新课程全面开展后,美术学科的教学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全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也是最能培养学生个性的课程。

要培养儿童健康的个性要重视基础教学,处理好基础教学和个性的关系,即基础知识、基本教学和个性的关系。基础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学习,这是推进个性教育的前提,片面地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即让学生自由地画,随意地去表现,而忽视对表现技法和规律的讲解,这是对发展学生个性的误解。有些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有时也许可以画出较生动的画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和大部分同学一样了,表现的内容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因此基础教学是发展个性的前提,但如果光注重基础教学而不注意发挥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停留在临摹阶段而不会创作,从而也会失去自己的个性特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上述两种教育思想的弊端,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为培养儿童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1.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得以发展

现在的美术课程无论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更丰富、多样。同是一个主题,可以是绘画创作,也可以剪贴、小制作、泥塑、雕刻等,学生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如果教师再统一去要求学生,不但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不利于个性发展。马克思说:“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不同的人在思维、情感和感觉上会呈现不同的倾向,形成不同的心理特征,加之人的经验、体验和能力等的差异,就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美术学习活动上的取向、表现。这好比登山,上山的路有很多,各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条山路风景各异,记录在每个人的心里印象亦不尽相同。我想,若能深谙此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为他们在美术学习上找到最佳的突破点,一定会引导学生冲破同绘一个景,同唱一首歌的僵局,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让儿童的艺术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所以教师不要施加任何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毫无顾忌地创造,表达具有生命力的内容。在学生作业阶段,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觉得可以你就做”,从不轻易对学生说“不行”。脱离了教师手把手的扶持,学生们表现自我的方法就更为肆无忌惮、大胆泼辣了,这样一种不受拘束、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现。再给作画的孩子们来点轻柔的音乐,让他们边画边唱,多和孩子们交流情感,都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在孩子们忘我的表现中,教师可以真实地观察到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予以理性分析,发掘出学生的个性,感受到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2.让学生的个性在教师的特别关注中得以发展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渴望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得到赏识。

有这样一个学生,从我二年级开始教他就发现他与众不同的绘画才能,他喜欢画恐龙,课余时间画,课堂也画。开始他只是模仿单个形象,我有意识的引导他进行深入创作,从恐龙的形体、动作、表情等细节方面着手,表现出恐龙的高大、威猛,机警、温顺等,再以恐龙为主体物进行创作,结果他的绘画兴趣立刻大起来。为了更多的了解恐龙,他看书、上网、查资料、参观恐龙馆,并时常与我、与同学们交流。他成了班里的恐龙专家,给大家讲自编的故事,还自制了一套恐龙卡片,编成游戏和同学们一起玩,引得全班都对恐龙开始感兴趣。他的绘画作品《远去的恐龙》、《恐龙展览》获得中日少儿书画赛金奖,并送到新加坡参展。这个学生就在画恐龙的过程中,动手动脑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社交能力也增强了,更重要的是由于我的特别关注,他画的恐龙有了极大的提高,绘画水平呈现质的飞跃,是最具个性的一名学生。

当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受到如此关注,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注意了其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中的一点点进步,学生就认为受到了关注。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到你在关注他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在整体教学时,教师的教法总是针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的,并不能照顾到学生个体的教学需要。而美术课程强调的更多的是个人的创新,学生在作业阶段的自我创作中,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途径获得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教法,发挥个别辅导的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学生在进行创作时有不同需求,教师也不可能站在讲台上统一讲授,所以走下讲台站到他们的身边,弯下腰倾听他们的需要;坐在他们的身边,拿起画笔,画在他们的作业上;用橡皮帮助他们修改;用手指出精彩的画面……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即使作业看起来很不尽人意,也尽量找出其闪光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句大声的表扬都是对学生的关注。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不以一种智力类型要求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关注一下,就会多一批优秀学生,也许并不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一定是自主、自尊、自信的个性人才

3.让学生的个性在灵活、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中得以发展

教师的点评在学生作业阶段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单纯地绘画容易让学生感觉乏味,他们无法对自己的绘画水平正确定位,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及长处,就无法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对个性地发挥也会有阻碍作用。有效的、精彩的、生动活泼的点评对学生个性的发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自评、互评、小组评议、教师点评……个别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凑在孩子们耳边的,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在巡视过程中乘着学生绘画的兴致进行自评,可发挥其主体作用,深化创造过程;互评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小组评议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而教师点评则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创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和激励的评价,是保护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这其中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童心看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更多地张扬学生个性。我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模糊评价会更能尊重学生个性,更显评价的客观性。在平时美术课中,我认真观察学生作业过程,从而进行有针对的客观评价。在评价学生作业的过程和结果时,依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纵向评价,用一些情感丰富的话语进行激励,就如清泉一样流入每位学生的心田,给学生自信,激励着他们的进步,多肯定他们个性化的、与众不同的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再常选一些有个性化的作品进行展览,这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

通过评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受鼓励和表扬,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互评过程中还可使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并能发现自我,激励自我,既能够初步掌握美术双基,又受到教师表扬和同学的肯定,也品尝了学习上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和优化了学生的独特性,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展现各具魅力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只有打破以往陈旧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放手让学生们大胆地飞翔。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