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际共性的对比发挥语言正迁移的效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注重语际共性的对比发挥语言正迁移的效力

丁敬武

丁敬武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虽差异很大,却也存在共同的规律性,即语际共性。教学中如能注重语际共性,便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外语的距离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机。

关键词:正迁移;语际共性;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丁敬武,任教于安徽省泗县三中。

一、引言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环境,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汉语大气候”这一条件是个人没有力量改变的。学习者的母语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迁移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是倍受关注的问题。语言迁移是指“由于目的语与先期习得的其它语言之间的相似点或差异而产生的影响”。英语和汉语同是人类的语言,因此,在两种语言的使用和学习中也存在共同的规律性,即语际共性。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语言环境仍然不很理想,如何充分发挥英、汉语际共性的正迁移效应,促进高中英语教学,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乃是当务之急。

二、改善学生对外语的距离感,促进正迁移

由于人类的思维和心理具有相通性,有时候客观世界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东西自然会不谋而合,所用表达法的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都是很吻合的。例如:英、汉语时间、空间和人称英汉对比如下:

对世界的基本认识的统一,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许多基本概念的表达是一致的。如上表中,作为自然属性的时间、空间以及社会关系指向的人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一致的,这种语际共性的对比无疑在帮助学习者习得外语词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功能上看,英汉语言都有联系动词和行为性动词,后者又都可以分为及物和不及物。英汉基本句型也有相似之处。如:英汉句型对比表

可见,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基本句型的相似性,在英语陈述句的学习上,如能恰当地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可促进汉语向英语发生正迁移,使之有利于外语学习。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中还存在着一些如出一辙的表达法。如下表:

从上面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英汉分属不同类型的语言,但是它们无论是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均存在着共性。在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在类型学相差甚远的外语学习环境中,探究语际共性更加有必要,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更为积极地对待自己的母语。然而,这种语际共性不容易觉察,所以对学习者进行明确的指导以激发学习者对元语言感知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教学中应科学地运用对比分析和迁移规律理论,充分发挥正迁移的效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设适宜情景,利用对比分析遏制负面迁移

不可否认,尽管存在上面所谈到的相似处,但由于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观察方法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必然在词汇和语法上表现出大量明显的差异。有些差异,距离之大,不易克服。教学和使用中常常令广大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这在学生的翻译和习作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学中如能抓住时机,适当进行差异对比分析,可以有效地遏制负面迁移。例如,我们在高中教学“walk”一词时,会遇到它的同义和近义词的区别和用法,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对比来准确把握:

7

从上面的英汉词语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语动词的词义特征在汉语中需要借助副词予以表现,从而形成的汉语表达不再是一个单词或单词性词语。

再从搭配的角度来看,英语词与词的搭配有它自己的规则、体系,汉语亦然,各有各的历史渊源和演变特征,审视角度各有侧重,思维方式见仁见智,这些都会成为学习者的障碍。如:

8

实践证明,教学中如能花费一定的功夫,在有可能发生负迁移的地方或时候,创设适宜的实际或虚拟情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反复比较,积极思考,找出语言知识的本质特征,辨别语言差异,将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四、恰当使用有针对意识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中注重对语际共性和异性的平衡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大量的事实证明,当学习者认为或意识到目的语和母语有着广泛的共性时,会促进第一语言的迁移,即Ringbom所指的显性迁移。显性迁移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当学习者准确看出两种语言形式和语言上的共性时,迁移就是正向的;当学习者认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两种语言的共性并且激发他们的第一语言知识进行迁移,而事实上这种共性并不存在时,负迁移就可发生。毫无疑问,对比分析模式下的教材以及目前流行的高考测试题只重视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概念,认为母语在外语学习中只能起到阻碍作用,满脑子都是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面影响,就会认为学习外语特别困难,加重了思想负担,无疑增加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恐惧心理。因此,教学中要同时注重语际共性,这不仅可行,也是可取的。实践中,虽然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类不同的语言,他们的共性都会出现并在语言学习中被广泛运用;如果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利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郑丹.语际共性正迁移的实证性研究[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6).

作者单位:安徽省泗县三中

邮政编码:234300

EmphasizingtheContrastofInterlanguageCommonandPalyingtheRoleofLanguagePositiveTransfer

DINGJingwu

Abstract:Althoughtherearegreat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theyareofcommonregularity,namelyinterlanguagecommon.Ifemphasizinginterlanguagecommon,wecaneffectivelychangestudents’distancetoforeignlanguageandincreasestudents’learningconfidenceandmotivation.

Keywords:positivetransfer;interlanguagecommon;contrastive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