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镜辅助光棒气管插管在颈椎损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喉镜辅助光棒气管插管在颈椎损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石伯生

石伯生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226001)

【摘要】目的探讨喉镜辅助光棒气管插管在颈椎损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颈椎损伤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喉镜组(M组)及喉镜辅助光棒组(N组),记录患者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并记录插管时间及患者插管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诱导后比较,插管即刻两组患者MAP明显增高,HR明显增快(P<0.05),且变化M组高于N组(P<0.05)。插管时间N组短于M组(P<0.05)。结论喉镜辅助光棒用于颈椎损伤患者插管,对患者循环系统影响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且用时较短。

【关键词】光棒喉镜颈椎手术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100-02

颈椎创伤患者常伴有颈椎的骨折、脱位等,头部轻微的活动即可能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和损伤,全麻气管插管操作常需要患者头颈部做屈曲及伸展动作,有导致潜在性脊髓损伤的风险,而且使用肌松药后,颈椎失去了颈部肌肉的保护,改变头部位置很容易发生脊髓损伤。光棒气管插管是通过颈前区光斑的位置来定位的新型气管插管方法,其相关并发症少,且不需要患者头部过度活动,正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同,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单纯光棒气管插管耗时较长,有时候需多次试探才能成功,增加了患者缺氧及呼吸道损伤的风险。我们将喉镜和光棒联合应用,取得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2013年颈椎损伤患者40例,其中颈椎爆裂性骨折伴截瘫6例,不全瘫16例,骨折伴脱位患者18例,年龄25-65岁,ASAII-III级。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喉镜组(M组)及喉镜辅助光棒组(N组)。

麻醉方法患者常规术前禁食禁饮6小时,所有患者均未用术前药,入室后开放静脉,桡动脉穿刺测压,面罩吸氧去氮。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003mg/kg.丙泊酚2.0mg/kg,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面罩手控辅助呼吸,肌肉松驰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诱导过程中按需使用心血管用药。

插管方法M组用普通喉镜眀视经口气管插管。N组插管前先检查光棒灯泡亮度是否满意,有无松脱,导管及光棒上均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将光棒前段插入气管导管,并超过气管导管约0.5-1cm,利用光棒的硬度将气管导管前段弯曲成70-90度[1],折弯部长度为患者门甲垂线距离左手喉镜暴露会厌,右手以执笔式将带导管的光棒从会厌下探入声门,观察患者颈部光斑,通过旋转及上下移动光棒调整位置,当清晰明亮光斑出现在甲状软骨下正中位置时,即表明光棒前端已对准或进入声门,可退出喉镜,一手固定光棒一手轻推导管进入气管,或由助手协助完成。置管如遇阻力,不可强行,以免损伤,应让助手按压喉部或旋转导管,往往可顺利插入,接麻醉机手控呼吸,听诊并接呼气末二氧化碳确认后固定。所有操作均由同一高年制主治医师完成。一次插管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插管两次不成功认定为插管失败,改行其他方法插管。

监测指标: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及气管插管后5分钟(T3)的MAP及HR值,并记录插管所需时间及术后24小时患者咽痛及声音嘶哑的情况。

2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气道分级无统计学意义。

M组5例患者用喉镜直视两次插管未能成功,后改喉镜辅助光棒插管成功。N组20例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M组为45.2±10.5s,N组为30.3±11.6s.N组明显短于M组(P<0.05)。

术后随访M组有9例感觉咽痛,N组有3例,N组明显少于M组(P<0.05)。

两组患者MAP及HR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O比较,两组患者在T2及T3时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P(P<0.05),且M组变化明显大于N组(P<0.05)。

两组患者插管前后MAPHR的变化

注:与T1比较,aP<0.05;与M组比较,bP<0.05

3讨论

颈椎损伤患者手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固定颈椎,保护颈髓,传统全麻气管插管操作在直视下完成,需使口咽腔“三轴线”成为一条直线,这对普通患者或无影响,但在颈椎不稳定的情况下可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和损伤,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或缺失,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因此强调在麻醉中气管插管时做好颈椎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光棒是一根可以塑形的管芯,它后端带有电池,在插管时可以通过颈部光斑来定位,在插管时它不需要患者头颈部过度后仰及扭曲,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患者颈髓,避免加重损伤,且易携带,维护成本较低,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光棒插管耗时较长,有时候需反复定位,增加患者上呼吸道损伤的风险。对于困难气道,单纯光棒插管成功率较低,仅为77.5%[2]。

本研究中我们先用喉镜暴露口咽部,看到会厌后将带导管的光棒从会厌下盲探入声门,整个过程无需挑起会厌,减轻了喉镜暴露声门对会厌和咽部感受器的机械性刺激,减轻了插管应激反应。同时,由于口咽部通过喉镜暴露,缩短光棒盲探的时间,提高方向准确性,减少了反复试探致患者口咽部损伤出血的风险,对于肥胖或舌体肥厚患者尤其有意义。由于插管过程中无需用眼睛直接看到声门,插管时就不需要口咽腔三条轴线的重叠,降低了操作难度,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只要稍加练习就能熟练掌握。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喉镜辅助光棒插管用于颈椎损伤患者,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麻醉医生很容易掌握,有很大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冬青,周永连,张雷波,等。光棒气管插管折弯方法的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1):32-33.

[2]王义桥,王立奎,陈珂,等。喉镜辅助光棒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8):75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