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浅谈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

刘丽梅1张国辉2

刘丽梅1张国辉2(1大庆市爱心医院163311;2大庆市萨尔图区红十字会163311)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133-02

【摘要】目的浅谈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错牙合畸形是随着人类的种族演化而发生和发展的。遗传性错牙合畸形矫治比较困难,应争取及早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计划,选用适宜的矫治器,治疗结束以后坚持进行长期随访,矫治后也需作较长时间的效果保持。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遗传因素

所谓遗传因素是指精细胞和卵细胞在结合时就已经具有的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性状。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目前的研究结果基本表明,错牙合畸形是具有多基因遗传的特征,而不是简单的单基因遗传方式。

一般来说,遗传因素通过两种途径形成错牙合畸形:第一种可能是在牙齿大小与颌骨大小之间的遗传性的不协调,即牙量和骨量不调,而产生牙拥挤和牙间隙。第二种可能是下颌大小或形状之间的遗传性的不协调,这将导致异常的牙合关系。

错牙合畸形的多基因遗传特性,常常表现为家族遗传倾向。

一、种族演化

(1)生活环境的变迁:原始人从爬行到直立,直立后躯体重心改变,支持头部的颈背肌逐渐减弱,为适应头部的前后平衡,颌骨逐渐退化缩小,而颅骨因脑量的增大而逐渐扩大,随着人类的进化,演化成现代人颅面外形。

(2)食物结构的变化: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从生活在森林里的原始人类到生活到现代都市的现代人类,食物由生到熟、由粗到细,由硬到软,咀嚼器官的功能日益减弱,因而产生咀嚼器官逐渐退化的遗传性状。咀嚼功能的退化造成的与颌面形态不相适应的矛盾,与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

(3)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咀嚼器官的退化、减少呈现出不平衡现象,即肌肉居先,颌骨次之,牙齿再次之,因而颌骨容纳不下所有的牙齿,导致牙量、骨量不调,出现牙齿拥挤畸形。

在人类数万年的演化过程中,经过遗传和变异,逐渐形成咀嚼器官退化的遗传性状,这就是现代人类错牙合畸形的演化历史背景。

二、个体发育

在现代人中,从个体发育来看,有的人牙齿排列比较整齐,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在正常范围内,而有的人则有不同程度的错牙合畸形,这与双亲所具有的遗传特性有关。双亲的错牙合畸形遗传给子女,子女的颌面像父母,这是表现在咀嚼器官常见的遗传现象。但有的子女并不完全像父母,这与变异和环境有关,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而细胞核里的杂色体则是联系父代与子代之间的遗传桥梁,遗传学上把染色体称做遗传物质载体,即通过染色体把双亲的遗传物质基因传递给子女,致使子女在形态结构或生理特点上与双亲相似。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形状的基本单位,错牙合畸形就是基因和染色体所起的重要作用。染色体数目的增多、减少、移位和消失可以引起多种畸形变异。如21-三体综合征表现为后牙反牙合与前牙开牙合的发病率高。第4对染色体部分消失可出现唇、腭裂等。

错牙合畸形与遗传密切有关,而且具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基因的表现而使错呈多种多样。环境因素影响基因的表现,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的强度和方式各不相同。在单卵双生子,遗传特性几乎完全相同,因此,他们最终所表现出的性状的差异实际上是反映了环境因素的作用差异。而双卵双重生子则与寻常弟兄一样,其表现的相同性状较少。有人观察12对单卵双生子,其牙合型一致者8对,不一致者4对;在11对双卵双生子中,牙合型一致者5对,不一致者6对。

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Hughes发现,若父亲的上颌牙弓宽大,母亲的上颌牙弓狭窄,则子女的上颌牙弓多与母亲相似。反之,若父亲的上颌牙弓狭窄时,母亲的牙弓宽大,则遗传表现与父亲相似。Moore也发现,若父母的一方或双方有小下颌发育者,小下颌的遗传则甚为显著。父母的一方或双方下颌发育较大时,则大下颌的遗传趋势较小,这就反映了咀嚼器官以退化性形状占优势的特点。

遗传因素在错牙合畸形的病因中占比重较高,而遗性错牙合畸形主要通过重复表现、断续表现和变化表现三种表现形式。有资料报告:我国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约占错畸形病因的29.4%。常见的遗传因素的错牙合畸形有颜面不对称、牙间隙、牙列拥挤、牙齿数目、形态、萌出时间异常、下颌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和深覆牙合等。

遗传性错牙合畸形矫治比较困难,应争取及早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计划,选用适宜的矫治器,治疗结束以后坚持进行长期随访,矫治后也需作较长时间的效果保持。

参考文献

[1]郑麟蕃,张震康.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37.

[2]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