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张振文谭欣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需依托“校、政、企”资源,着力校企协同合作、落实教学改革,建立校企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培养体系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企业与学校的产学合作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将先进科技进展与产业发展协同的有效途径。企业、学校及相关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整合效益。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产学合作联合培养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了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拓展新的营销渠道。

(一)校企合作可以帮助解决电子商务企业人才的缺口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缺口日益明显,阻碍了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有效衔接专业人才供求,切实解决电商企业的人才缺口问题。

(二)校企合作可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理清企业需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确切掌握专业应用技能。借助企业社会提供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改善既有教学资源条件,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联合,高校能够帮助企业开展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企业岗位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二、应用型导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体系

(一)创新办学模式,促进校企协同发展。

1.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加大专业学科竞赛的工作投入,以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为导向,将不同层次的创业课程融入教学计划;加大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人才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组织参与各类校园学科文化活动。电子商务本身具有极强的创新创业特征,非常强调专业技能的创新应用,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日渐增多。

2.“双证书”人才培养。

我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重视学生执业技能培养,建立“双证书”人才培养教学平台,按照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职业素质和知识,把职业资格要求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将校内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建立学位教学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设计师,通过双证书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改革教学管理模式,配套校企协同发展。

1.完善教务管理职能,促进校企合作发展

将学校现有的转型发展办公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学科建设办公室、学生工作处等部门与专业教学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和联合办公,指派专人负责校企联合工作的开展。将校企合作企业在学校层面进行统一开发和资源共享,并通过制定合作协议格式的方式对各方的权、责、利进行指导约定,对校企合作进行多方监管,及时总结校企合作的经验,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调整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校企合作项目的持续发展。

2.学校积极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对企业开展调研,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高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实训是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实习是通过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实习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和管理,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社会生存能力。

(三)构建“赛-教-创”结合教学的管理制度保障

专业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过程赛创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

1.实时修正教学计划:根据竞赛时间、内容、规则以及创业反馈情况实时更新指导教师队伍、教学进度、实践强度、教学难点与重点等内容。

2.培养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有针对性开展突破性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同时注重选拔、组建优秀的学生创业团队,引导进入校园创业孵化中心。

3.定期集中强化训练:针对选拔出来的专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学生在赛前或创业过程中对某一项或几项技能进行强化指导与实践操作,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专业实践达到适合竞赛或创业的工作状态。

4.实时总结、反馈:对学生竞赛和创业实践进行过程跟踪,对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难点环节进行跟进指导和经验总结、反复实践并及时反馈到教学管理环节,改进教学计划编排和课程内容优化,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与意识。

三、结论

以电子商务为核心应用的网络经济模式创新异常活跃,推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引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院不仅开设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同时电子商务课程在众多专业中都有涉及。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思路、方法和措施。在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模块中,要求具体的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相匹配;在职业素养导向课程模块中,要求通过课程学习获得职业证书,并将参加专业技能大赛与获得的证书作为学生综合测评考核计分项之一,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衔接的模式,相应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比例,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吕红波,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实践[J],教育探索,2017,(8):311-312.

[2]黄丽霞,基于“岗位引领+项目驱动”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113-114.

[3]李燕,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商运营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4):31-33.

[4]魏华、万辉,以赛促学打造电子商务“三创”人才[J],电子商务,2017,843(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