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赵洁邓海鹏

(海安市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600)

【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常规的降糖、降压、营养神经细胞、调脂、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控制脑水肿等治疗,并给予摄食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及吞咽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4.6±0.7分,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3.2±0.6分,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降低,P<0.05。15例患者中,治愈者6例,显效者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14/15)。结论: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吞咽治疗仪;脑卒中;吞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90-02

急性脑卒中后约有37%~75%的患者存在吞咽障碍,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而伴有吞咽障碍使得卒中患者的肺炎及误吸发生率大大增加,同时,还会引起患者营养不良、脱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康复质量[1]。因此,卒中后吞咽障碍已成为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的高危因素,因此必须及早的改善患者的摄取吞咽功能,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增强患者抵抗力,并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以促进患者康复[2]。吞咽治疗仪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的常用仪器,本文分析了其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以期为卒中后吞咽障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47~85岁,平均年龄为65.1±5.2岁,疾病类型:脑出血5例,脑梗死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中关于卒中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MRI或CT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可配合随访;排除感觉性失语者、严重意识障碍者、心脏安装起搏器或支架者、合并肿瘤者等。本研究所有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常规的降糖、降压、营养神经细胞、调脂、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控制脑水肿等治疗,并给予摄食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基础训练、摄食训练两部分,基础训练包括咳嗽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舌运动训练、口面部肌群功能训练、排痰法指导、咽部冷刺激,1次/d,20min/次,共治疗20天;摄食训练:按软质到半固体、再到固体、流质、清水的顺序进行食物选择;以端坐位为吞咽的最佳姿势;增强患者的吞咽意识以防止误吸;每次进食后行口腔护理。开始训练以10min/次为宜,之后逐渐延长至半小时,1次/d,1个疗程为20天。

所有患者均再采用Vocastim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将电极安放在皮肤上,将治疗仪的负极置于颌下与环状软骨间、正极置于第7颈椎处,之后采用系带将电极片进行固定,待松紧合适后启动仪器。用方波脉冲刺激得到A,三角型脉搏冲刺激得到B,根据α=B/A推断出患者的吞咽肌群损伤程度。根据菜单选择刺激时间/休息时间低频刺激,休息时间为3s,刺激时间为1s,根据个人情况调节电流强度,以免患者有不适出现喉部痉挛,调节后以可见到患者的吞咽动作为宜。20min/次,一天两次,1个疗程为两周,所有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程度。让患者取坐位,盛30ml水嘱患者一次性饮下。其中1级(1分)为无呛咳,2级(2分)为超过2次饮完且无呛咳,3级(3分)为一次饮完但有呛咳,4级(4分)为超过2次饮完且有呛咳,5级(5分)为发生多次呛咳且不能饮完,得分越高,吞咽障碍越严重;(2)观察本研究的治疗效果,1级为唾液误咽,2级为食物误咽且改变食物形态无效果,3级为水误咽,4级为机会误咽,5级为口腔问题,6级为吞咽能力不足,需要调整食物大小,7级为治愈,显效为级别提高两级,有效为级别提高一级,无效为级别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用(n)或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吞咽程度对比

治疗前所有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4.6±0.7分,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3.2±0.6分,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2.2临床疗效

15例患者中,治愈者6例,显效者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14/15)。

3.讨论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舌、双唇、软腭、食管上括约肌、咽喉或食管功能受损导致的进食障碍,导致吞咽障碍有很多原因,其中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在急性期发病率约占卒中患者的40%左右[3]。若摄食不当,会导致误吸、呛咳,也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以往多采用鼻饲、药物改善脑功能、手术及肠道外营养治疗,而随着康复治疗技术的更新,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可采用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

本文所用的Vocastim吞咽治疗仪是专业治疗吞咽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的一种仪器,可通过刺激舌下神经、喉返神经、舌咽神经等与语言功能相关的神经,以加强构音肌群、吞咽运动,缓解废用性的肌萎缩功能,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以恢复和重建患者的相关反射弧[4]。本文结果表明,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降低,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立兴,李明.吞咽治疗仪联合球囊扩张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1):1485-1486.

[2]白鹤.吞咽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的效果[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1):102-103.

[3]刘波,张芳,刘亚川,等.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3):1986-1990.

[4]吴超伦,徐赛,程图,等.肌电生物反馈和VitalStim治疗仪电刺激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