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财务风险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财务风险的对策

都经国

都经国(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焦煤公司财务处河南焦作454002)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

正如一句俗话所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资金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这句话描述得淋漓尽致。对于企业来说,资金就如同其血脉,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资金管理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企业生存、发展、盈利的很多问题都和资金管理相关,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资金管理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工程垫资、压价已成为建筑市场的普遍现象,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屡见不鲜,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削弱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干的越多,摊子铺的越大,工程垫资和工程款拖欠额度就越大、资金紧张的压力也就越大,从而使企业逐步陷入资金紧张的窘境。如何摆脱这种窘境,减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呢?要解决问题,必须搞清其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造成施工企业资金紧张与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工程垫资与工程拖欠款较大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僧多粥少,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为了生存,急于承揽施工任务,而业主则利用施工企业有标就投的急切心态,在工程发包时,提出一些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要求,将资金不足的矛盾和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垫资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不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都是按此“游戏规则”得到的,由此患上了“资金紧张症”。企业一旦为工程垫资,则会身不由己,要么丧失垫付资金应获取的收益而承担垫资损失,要么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垫资,将工程干下去,最后垫资款很可能变成拖欠款。摆脱不了垫资的困境,就难解除拖欠压力,并给施工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资金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

尽管不少公司制订了资金使用计划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但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跨地域广、战线长,公司对项目部控制能力弱,财务和资金计划脱节,导致计划的可操作性差。有的甚至将计划束之高阁,形成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观上受市场等因素影响,有意想不到但又必须支出的项目,增加了实际开支。另一方面是主观上一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切实有效地抓好计划控制这一关键环节。主要表现在:

(1)盲目投资固定资产。为了显示企业的实力和抢工期,盲目购置专项设备,超过了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或迫于形势和生存发展需要,为承揽一些“高、难、精”的工程项目,不顾企业实际、购置不适合专业发展的专用设备。我就亲眼目睹一家建筑施工企业因为承接一个工程项目,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就盲目购置专用设备,虽然工程项目因此如期完成,但后来为此专门购置的设备一直闲置,最终不得不折价处理,以缓解资金紧张压力。

(2)管理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加大。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各个标段的细分,导致跟踪信息费、差旅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逐年上升,管理成本逐年加大。一些公司在管理上过分强调专业化,搞专业化协作,导致工程项目非生产性开支加大,降低了施工项目的利润。

(3)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不少公司鉴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点多线长”,为了工作方便,上一个项目就开一个银行账户,有的甚至一个单位多头开户,致使资金分流沉淀,造成浪费。

(4)备用金管理不善。备用金管理作为资金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被人忽视,有的甚至不把它纳入资金管理的范畴,致使备用金余额过大,有的个人借款高达几十万元,给企业资金紧张增添了压力。

(5)工程结算迟缓。建筑企业由于流动施工的特点,工程项目跨地域、周期长,以及人为因素,造成工程结算久拖不决,企业的债权难以确认,形成拖欠工程款。

(6)材料采购与管理不善,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成本控制。一般情况下,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60%-70%,材料采购与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效益。一些工程项目施工不能合理利用供应商的资源、减少资金占用。还有的工程施工缺乏科学组织,盲目采购,资金占用过大。

二、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资金管理的目标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针对以上施工企业资金紧张与财务风险原因的分析,提出对策如下:

1.自上而下逐级编制资金预算。各职能部门收集整理,确定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资金预算,改以往的“先用后算”为“先算后用”。

2.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各级预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特殊原因必须调整的,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

3.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资金管理实质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对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在编制资金预算时,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保证生产经营资金供应,压缩非生产经营开支。

4.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这是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补充。企业应树立“钱流到哪里、监控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各个环节,高度重视支付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5.从技术手段上,灵活运用资金结算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建筑施工企业应立足工程项目高度分散的现实,适时建立资金集中控制管理制度,目的是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让资金更快周转,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具体手段如下:

(1)建立、完善内部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及时调剂余缺。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对分支机构做到“你的钱,我看着你花”。结算中心一个口径对银行,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发挥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作用。

(2)与银行协作,实施“网上银行”结算方式。“网上银行”可将本系统的资金高度集中,把各分支机构在各地的资金汇兑业务虚拟在一个总账户下运行,减少跨省同行资金调度,减少提前汇到异地银行的沉淀资金。还能及时提供资金动态和存量,利于资金决策,能加强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调剂能力,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3)加强项目的流动资金审核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防止项目资金被侵吞和挪用。

6.从经营理念上,瞄准目标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强化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意识。资金管理的范畴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在经营理念上,企业必须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科学合理地筛选投标项目,而不是饥不择食,不分良莠,有项目就跟踪,见标就投。要树立财务风险观念,企业建立合同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制度,规范工程合同,维护企业利益。另一方面要从支出上加强控制,中标的项目必须强化全员、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努力消灭亏损项目,配合以上各项措施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保证企业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强化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降低材料损耗。及时清理备用金,以减少资金占用;严格控制项目资金在非生产性消费方面的支出。贯彻落实“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现金流量为核心,以项目成本为重点,以会计核算监控考核为基础,以信息网络电算化为手段”的财务管理总体要求,在资金管理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努力使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状态,优化资金结构,盘活沉淀资金,加大监控力度,规避资金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