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规律巧断文句——浅析文言文断句方法

/ 1

善用规律巧断文句——浅析文言文断句方法

吴玉奎王帧

江苏省泗洪中学吴玉奎王帧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考查学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是江苏高考文科学生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更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它需要学生多读、多练,长期的感悟积累,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但是还是可以根据文言文的一些特点来寻到文言断句的一般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

②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③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④句中语气词:以、于、为、而等;

⑤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

三、找修辞,定句读

示例: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四、依据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五、借助固定结构断句

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结构,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这些句式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

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六、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断句

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的词语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结合平时的知识积累,反复推敲文本的内容,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课堂练习:

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方法题解]

孟子曰/(对话标志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对称)登泰山而小天下/故(句首语气词)观于海者难为水/(类似对称句式)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并列结构)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句尾语气词)流水之为物也/(句尾语气词)不盈科不行/(对称)君子之志于道也/(句尾语气词)不成章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