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水平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信息化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水平的探讨

陈志峰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清徐县供电公司山西清徐030400)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是实现设备状态检修、全面提升设备健康水平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电力安全生产过程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信息化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安全生产管理

引言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电力生产的进步,信息化的电力生产管理模式逐渐成为电力安全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信息化技术与电力安全生产的相互补充和配合,一方面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更加快捷、方便地满足了社会各个行业对于电能的需求,另一方面增加电力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心,对于电力生产过程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1信息技术与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相关分析

1.1信息技术的概念

从传统的农业社会,一步步走向今天经济与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时期,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即人们常说的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古老的面对面交流以及信息交流的传统方式。对于电力企业来讲,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实现了各类资源的共享,解决了智能生产的难题,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有效的提升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控制,能够对不同的生产参数、要求进行分享和分析,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阻碍,对于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2我国电力系统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现状

通过对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分析,对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有了具体的了解,对于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信息化而言,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生产问题是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向主要集中于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等几个部门,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具有了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雏形,但是相比于很多国家领先水平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例如信息安全问题、生产控制安全问题以及生产过程的数据处理等。目前,我国众多电力生产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功能有限的计算机系统,这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系统需要将整个生产过程的数据统一输送到企业内部计算机中进行控制和处理,这种控制模式不仅数据处理效率较低,而且处理过程存在很多安全问题。结合我国信息技术和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我国电力企业的系统进行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升级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电力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不断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稳定的责任管理制度和要求,特别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推动了社会对于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要求,尽管目前我国对于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要求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和电能需求的增加,电气企业生产过程中同样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首先,电力生产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出现孤立的问题成为影响生产过程效率的主要问题,对于电力生产过程而言,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保证整个生产过程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目前很多电力企业的生产系统经常出现信息联系不紧密的问题,这些所谓的“孤岛效应”严重影响整个电力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成为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次,电力系统自身的安全性不能够有效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造成生产设备整体的控制能力降低,对于传统的电力控制系统而言,其控制系统不能够对所有的生产环节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和处理,因此造成很多生产过程的滞后和延时。这种生产过程中不完善的控制系统会造成很多生产环节出现问题,一旦某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产过程会直接出瘫痪,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

2.2电力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解决电力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电力生产过程中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科学的改进和控制,对于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首先,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加了电力生产过程的依赖性,这种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在某种程度上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自动化的控制过程使很多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忽略了正常的生产检查,容易造成很大的生产事故;其次,信息化的生产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检修,很多电力生产企业由于传统生产过程的影响,很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较低,不能够对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

3信息化对于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水平的措施分析

3.1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针对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同电力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同,因此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稳定、合理的信息化控制模式,针对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进行设计,保证生产过程中的无故障化、无延时化以及协调化等特点。总而言之,对于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信息化控制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做好不同生产环节科学设计,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增强电力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尽管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不断发展与改进,但仍有很多电力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于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提出更高的技术能力要求,这也使得信息管理工作没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电力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明确信息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定期安排相关技术培训,提升人员专业能力,适时进行专业能力考核,对于技术不过关的人员,予以淘汰。同时,要通过思想教育培训,统一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思想意识,权责分明,鼓励其在工作中进行经验总结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提升自我,并日益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3.3电力企业要巩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

要针对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其在网络、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每位员工网络安全管理的意识,在技术层面也要不断加大信息安全管理力度,证信息和数据存储和传输安全,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和竞争,为了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发展空间,电力企业要积极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进行自身的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的同时加强对于生产数据和信息的保护,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本文主要结合信息技术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措施和意见,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慈松.能量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管控技术及其在分布式电池储能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14):3643-3648.

[2]李永英.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安全工器具监管系统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1):1836.

[3]李阎君,焉斌.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常见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2588-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