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暴红止咳片临床治疗观察报告

/ 2

芩暴红止咳片临床治疗观察报告

徐凤英(海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海林157100)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0-0194-02

我院于2008年10月初至11月末应用芩暴红止咳片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芩暴红止咳片)30例,男16倒,女14例;年龄16~30岁10例,31~50岁12例,51~70岁8例,其中急性支气管炎1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12例。对照组(复方满山红胶囊)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6~30岁12例,31岁~50岁14例,51~70岁4例,其中急性支气管炎18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12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病情分布等方面基本平衡,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医内科》(上海卫生出版社1985年)、《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制订。病例选择为普热壅肺型,即中医属于咳嗽或喘证范畴。

2给药方法、剂量与疗程

2.1治疗组芩暴红止咳片一次4片,一日3次日服。

2.2对照组复方满山红胶囊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

2.3疗程急性支气管炎7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观察7~14日。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3.1.1急性支气管炎

临床痊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闰。体温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咳痰喘病症状消失,疗后

与疗前积分比值<0.2;

显效:体温在96小时内恢复正常,咳、痰、喘症状基本消失,疗后与疗前积分比值<0.4;有效:体温在7日内恢复正常,咳、痰、喘症状减轻,疗后与疗前积分比值<0.7;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

3.1.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3.1.2.1单纯型以咳嗽、咯痰两项指标变化情况为病情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咳嗽,咯痰基本好转,病情不足轻度,疗后与疗前积分比值0.2;显效:咳嗽、咯痰均达到显效或有效,疗后与疗前比值<0.4;有效:咳嗽咯痰一项达到有效。另一项无效,疗后与疗前积分比值<0.7;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咳嗽、咯痰均无变化)。

3.1.2.2喘息型以咳、痰、喘、哮鸣音4项指标变化情况为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症:咳、痰、喘、哮鸣音4项有3项达到痊愈,另项显效,疗后与疗前积分比值<0.2;显效:咳、痰、喘、哮鸣音4项中3项达到显效,另一项达到有效;或二项临床痊愈,二项显效,或有效或一项临床痊愈,一项无效,疗后与疗前积分比值<0.4;有效:咳、痰、喘、哮鸣音其中一项达到临床痊愈,另一项达到显效或有效;或二项达到显效,或一项达到显效,另二项达到有效。或3~4项好转,疗后与疗前积分比值<0.7;无效:咳、痰、喘、哮鸣音4项均无效。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治疗对体温影响

3.2.2两组治疗对咳嗽改善情况

3.2.3两组治疗对咯痰的改善情况

3.2.4两组治疗对喘促的改善情况

3.2.5两组治疗对肺部罗音改善情况

3.2.6两组治疗对血象影响

3.2.7两组总疗效比较

3.2.8痰菌检查结果

4安全性指标观测

芩暴红止咳片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疗后测定病人血、尿、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5小结

5.1芩暴红止咳片对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是显著的。治疗组芩暴红止咳片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复方满山红胶囊总有效率达85%,从疗效可以看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统计P<0.01,两组总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5.2芩暴红止咳片对咳、喘、痰症状,肺部罗音等均有明显改善。

5.3芩暴红止咳片有较好的退热作用,优于复方满山红胶囊。

5.4芩暴红止咳片对平喘、止咳、祛痰疗效更佳,从末捎血象及痰培养改变说明芩暴红止咳片抑菌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

5.5芩暴红止咳片在病人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对肝、肾、血液、消化等方面有毒副作用。

5.6适用于肺热咳嗽、喘症。

5.7芩暴红止咳片成人4片/次,一日3次口服,小儿酌减。

6典型病例

例l治疗组:病志编号:940964

姓名姜×,女35岁,就诊时间:1994年10月26日。

主诉发热咳嗽咯黄色粘稠痰。

现病史五天前因劳累休息不好出现咳嗽、咯痰白粘继转黄痰,发热不退,曾自服去痛片及止咳药效果不显,故来门诊求治。

查体体温38.2℃,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二肺呼吸音粗,心肺(-)咽赤红。

实验室检查WBC:12.3×109/L,S=0.75,L=0.25。

痰培养黄色葡萄球菌。胸透提示:两肺下纹理增多,以右下明显,边缘模糊。

四诊摘要发热咳嗽咯痰色黄粘稠、咽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辩证分析病人素体尚健、感邪为患,热邪袭肺,肺失肃降故咳嗽,咯黄色粘痰,热邪内郁故发热。邪热上扰故咽赤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热邪之征。

诊断西医: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咳嗽(痰热壅肺)。

治则清热止咳祛痰。

用药芩暴红止咳片4片/次,一日口服3次。

疗效服药4天热退,咳嗽等症均消失。

化验复检WBC:11.1×109/L,S=0.58,L=0.42,一周后培养痰菌:未见菌生长,胸透正常,拟临床治愈。

例2治疗组:病志编号:941046

姓名张××,男46岁,就诊期:1994年10月30日。

主诉咳嗽咯痰喘促三天来加重。

现病史患咳嗽病10余年,近一周感寒冷咳嗽,喘咯痰不爽,白黄粘痰不易咯出。

查体体温36.6℃,脉搏96次/分,两肺散在干性罗音哮鸣音(扁桃体不大,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WBC:12×109/L,S=0.74,L=0.26

胸正位片提示肺纹理增强

痰菌培养为链球菌。

四诊摘要咳嗽咯痰,黄枯口干渴欲饮,胸闷,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辩证分析肺热为患,肺气失宣,热灼伤津故口渴欲饮,咳嗽痰黄粘,胸闷,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为邪热之征。

诊断西医: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中医:喘症(痰热壅肺)

治则宣肺清热、平喘祛痰。

用药芩暴红止咳片4片/次,口服3次。

疗效服药后3天咳嗽减轻,咯痰稀簿,易咯出.胸闷口干渴等症状明显改善。服药5日后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咳嗽,痰量少许。

实验室检查WBC:9×109/L,S=0.70,L=0.30。

胸透二右肺下纹理略症,两肺呼吸音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拟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