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浅析

贺乐

贺乐

南京市重竞技运动学校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精神品质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品质。那么,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健康品质呢?

关键词:体育教学;精神品质

引言:

对一个人来说,良好的精神品质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精神品质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品质,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因为从物质条件由于从小就处于一种娇生惯养的状态,没有承受过太多的磨难,致使很大一部分高中生的精神力都比较薄弱,当出现问题时或者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对此作为高中阶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关注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坚强的品质,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精神力的关键课程,能够促进学生耐力的培养,使学生做事能够更有信心,面对困难能够有不退缩的勇气。作者将自己多年的高中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展开分析,并对培养学生精神品质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

1.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精神品质

1.1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精神品质

当代的高中学生,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精神力薄弱、缺乏耐心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因为从出生就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整天过着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是在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精神品质进行培养,通过体育教学强化学生的各种精神【1】。

1.2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改革

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课程被很多的教师称之为“副科”,一直都不被重视,即便是体育教师对教学也不认真对待,常常会敷衍了事,更不要说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了。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学生的精神品质进行培养,增强在体育教学过程的精神品质培养,对于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都十分重要。

2.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精神

体育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精神观念。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决定,而是受他自己的信念所制约。这里说到的信念归根到底也就是自信。在你想做一件事之前,你拥有了自信,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要帮助学生树立勇敢的心里,胆子大了才能自信,自信才能勇敢。体育活动中跳马、单杠、双杠等项目动作都要需要勇敢才能做到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信勇敢的心理去面对,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懦弱就会发现完成体育动作是很容易的事情。渗透培养学生今后的生活中也要自信勇敢的面对每件事情。

3.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吃苦的精神

能吃苦就是能主动克服战胜自身内在的困难和外界环境的困难。说起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许多学生都不能做到,如;仰卧起坐,许多学生一次只能做几个,然后教师告诉他们只要每天坚持练,一周后就能一次做30个。当成作业留给学生,一周后多数学生还是一次只能做几个,原因是多数学生因为困了、累了或腹肌疼痛等放弃了练习。上述情况很多,我们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吃苦。长跑教学是培养学生吃苦精神的最好项目,让学生的长跑距离每次课节递增,学生会在不断的努力中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是汗流浃背,什么是体力不支。告诉学生只有吃过苦才能不怕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面对困难的信心,排除万难,走向胜利。

4.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树立坚强向上的精神

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想、能力、精神、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要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正确学生态度,如5000米中途要放弃,教师要及时给学生鼓励,篮球赛比分落后时不要泄气,要挺住,胜利往往会是坚持到底的人。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坚强,要上进才能走向成功。

5.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国家、集体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集体主义精神,不仅对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经济文明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许多体育运动项目是需要多人共同协作完成的,如足球、排球、篮球等,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体现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关系和作用。在比赛中能互相鼓励、互相信任、互相帮助,能为集体添一份力量而高兴、而拼搏,会因为集体的胜利而欢呼,会因为集体的失利而哭泣,明白有集体才有个人。在比赛中,在配合中培养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6.做好榜样,培养学生精神品质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当中,会特别容易模仿大人,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一些理论知识或者是实践技能进行讲解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关注对学生精神力的培养。比如说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无论是风吹、日晒,教师都应该进行体育活动,不应该给学生任何退缩的机会,不能够让学生产生一出现困难就后退的心理。教师通过坚定不移的进行体育活动,做到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养成迎难而上的习惯,树立坚定的信息,促进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

7.多鼓励学生,对学生精神品质进行培养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夸奖激励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树立信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进行激励的方式分为很多种。比如说,当学生遇到困难想要退缩的时候,教师应该上前鼓励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祛除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另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成功事例,鼓励学生运用激励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2】。

结语

体育教学中,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品质,还有许多优良的品质需要体育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和滲透给学生,希望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继续研究探讨。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孙志朋.高中体育教学和学生品质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01):27.

[2]申建勇.竞技体育的异化对学生品质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