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析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

蒲苏英

(攀枝花学院图书馆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利用高校图书馆优势,构建符合实际的具有特色的文化扶贫体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2015年12月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提供了依据。从我国公共文化发展战略和扶贫攻坚的客观要求来看,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直接和间接参与到当地的文化扶贫工作中,解决贫困人口看书难、求知难的问题,在贫困地区营造崇尚文化、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促进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而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

(一)提升劳动者文化素养。“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贫困山区,普遍存在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辍学失学问题,村民接受教育程度较低等现象。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将内容健康、立意深远的报纸、书刊等送到农民手中,用优秀的作品感染人,塑造人。同时向当地百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百姓勤劳致富。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的延伸功能,组织馆员对扶贫对象、贫困地区,以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的形式,开展扫盲活动,辅助农民阅读书籍,帮助他们养成读书识字的习惯,使得优秀的文化生活能够在贫困地区进行渗透,使得广大劳动者能够逐渐形成健康、科学的理念,促进劳动者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贫困地区大都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长期与外界隔绝,导致信息不畅,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少能带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业商品率低均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当地人才匮乏,缺少各类学科的专业人才。农民劳作时间短,生产效率低下,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民一心想致富,却缺少致富的本领。高校图书馆可以邀请本校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养殖业相关的专家到贫困地区去,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素养;也可以邀请这些专家参加百姓生产实践,在现场为农民提供技术援助,解决技术难题,发挥桥梁作用,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深入基层,了解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利用自身方便和高校科研人员接触这一便利条件,将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及时反馈给高校科研人员,同时在科研立项、实施等过程中进行信息服务,积极地将科研成果信息及时向农业生产部门推送,以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推广。

(三)专业化的信息人才队伍

首先,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图情专业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可以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对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科技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帮助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获取、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其次,专业馆员还可以针对贫困区百姓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敏感度,提升他们获取、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提高文化扶贫工作的效率。也可以指导贫困县图书馆建立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满足当地百姓的科技信息需求,帮助他们了解农产品的市场动态,掌握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措施与建议

(一)邀请贫困山区小学生来大学校园做客。贫困地区因环境闭塞,交通不便,学校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师资紧张等原因对外界了解非常有限,一些小学生到过离家最远的地方就是所在的乡镇,许多小学生还没见过真正的电脑!贫困和封闭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的视野仅仅局限在自己所能看到的穷乡僻壤。高校图书馆组织邀请贫困村的小学生到大学校园做客就显得十分必要。邀请贫困村的小学生参观高校的图书馆,让他们感受书香氛围,翻阅喜欢看的读物,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带领他们参观校园,感受大学之大,建筑之高大壮丽,环境之优美;带领他们参观实验大楼,了解实验仪器的先进精密,感受科研人员工作之细致严谨,科学技术之神奇。邀请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来大学参观,让他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接受了大学文化的熏陶,有助于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激励他们不断成长成才。

(二)提高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高校图书馆网络文化扶贫体系,完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开通图书馆扶贫专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根据扶贫内容开设相关推送窗口,结合地域特点、人文特点,选配推送适合当地民众学习的电子书籍、农业相关文章,平台实现网络自动实时推送,及时更新,同时定期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指导贫困地区群众使用移动图书馆,让贫困群众获得先进的文化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将新知识新理论转换到实际操作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脱贫,让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作用发挥到文化扶贫工作的各个领域。

(三)加大县级图书馆服务支持力度。高校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仅仅通过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高校图书馆与县级图书馆进行深入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县级图书馆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文化扶贫的持久性与及时性。首先,技术服务。基于高校图书馆技术队伍,为县级图书馆提供网络设施、硬件设施方面的技术支持,帮助县级图书馆进行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可以协助县级图书馆针对系统、主页进行全面的维护优化,全面提升县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以此来保障县级图书馆相关设备的稳定运行。其次,培训服务。高校图书馆安排骨干力量,针对农家书屋管理队伍与县级图书馆馆员开展系统的培训教育工作,或是安排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到高校图书馆进行委培,使得双方建立良好的互动合作模式,促进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后,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必要的专家报告和市场调研,主动为县级图书馆提供各种实时的咨询服务,综合利用多元化的互联网平台,使得双方面之间能够进行及时、通畅的交流沟通,从而有效帮助县级图书馆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文化水平将成为促进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推动力。因此,促进我国贫困地区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精准地进行文化扶贫,对于促进我国整体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具有文献收藏、信息传递、社会教育等职能的文化单位,参与文化扶贫工作,既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又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深入农村,精准帮扶,为提高贫困区域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贫困,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唐美荣,冯永财.高校图书馆在国家文化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03).

[2]刘玉环.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8(3).

[3]李薇.高校真人图书馆助推文化扶贫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5.

[4]邱玥,吕善长.对西部贫困地区高校图书馆在扶贫实践中的思考[J].品牌研究,2018,5

[5]徐春.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模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6.

[6]刘波.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