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赵拥华

湖南省湘潭县中医医院411228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开展相应的安全预防工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共随机选择135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病历资料,了解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好统计工作,同时依据原因进行预防方案的制定。结果:30岁至60岁年龄段患者占比51.11%,占比最高。药物累及器官中皮肤及附件、胃肠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占比最高,分别为29.63%、24.45%、18.52%。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药证不符、配伍失误、输液过快、时间过长、剂量过大、个体因素分别占比为35.56%、24.44%、14.07%、10.37%、8.15%、7.41%。结论:当前临床上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愈加广泛,而发生不良反应率也逐渐增加,通过结合中药的辨证论治和注意输液反应乃控制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确保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ausesofadversereactionsintheclinicalus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jections,andtocarryoutcorrespondingsafetypreventionworkthroughanalysisofthecauses.Methods:fromAugust2015toAugust2016duringtheresearchandanalysi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jectionsaccepttreatmentandadversereactionsofpatientsinourhospitalwererandomlyselected135cases,retrospectiveanalysisofpatientswithbasicinformationandmedicalrecords,tounderstandthecausesofadversereactions,todothestatisticalwork,andtodeveloppreventionprogramsforreason.Results:theproportionofpatientsaged30to60accountedfor51.11%,accountingforthehighest.Theratioofskinandaccessory,gastrointestinalsystemandnervoussystemintheorgansinvolvedwasthehighest,with29.63%,24.45%and18.52%respectively.Thecausesofadversedrugreactions,suchasthediscrepanciesofthedrugcertificates,thefailureofcompatibility,therapidtransfusion,thelongtime,theexcessivedosageandtheinpidualfactors,accountedfor35.56%,24.44%,14.07%,10.37%,8.15%and7.41%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clinic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jectionisusedmorewidely,andtheadversereactionrateisgraduallyincreased,througheffectivemeasurescombinedwith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controlofadversereactionsoftransfusionreactionistoensurethesafetyofthetreatment.

Keywor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jection;adversereactions;preventivemeasures

随着我国中医学的发展和推广,如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大力推动,越来越多的医疗方案涉及到中医药[1]。中药注射剂作为操作简单,且应用比较普遍的中药,是指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有效溶液或可配置的无菌粉末等,属于中药制剂新形势。为了确保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中药注射剂使用不良反应的控制措施。为此,本次研究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共随机选择135例。135例患者最低年龄为18岁,最高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49.63±3.54)岁,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5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统计方法

通过分析检测报告、病例资料、回访和电话随访等方式,详细了解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了解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对患者各系统造成不良反应的影响。

1.3统计学软件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正态计数资料→(%)率,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分析

18岁至30岁年龄段患者占比31.11%,30岁至60岁年龄段患者占比51.11%,60岁至72岁年龄段患者占比17.78%,以30岁至6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

表1不同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分析(%)

3讨论

在临床中,中药制剂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仍然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以中药注射剂发生率最高,占据全部中药制剂的50%以上,尤其是静脉注射[2]。采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常见过敏反应原因主要为注射剂中存在一定的杂质或颗粒较大。与中药口服治疗不同,中药注射剂无法经过机体的防御组织,即不能够绕过人体的保护屏障,采用直接注射入人体内或血管内,制剂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3]。而且当前我国仍然没有完善的中药材炮制措施和监控标准,不同地区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不同生产厂家的中药质量也存在不同,均是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4]。本次研究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30岁至60岁年龄段患者占比51.11%,占比最高。药物累及器官中皮肤及附件、胃肠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占比最高,分别为29.63%、24.45%、18.52%。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药证不符、配伍失误、输液过快、时间过长、剂量过大、个体因素分别占比为35.56%、24.44%、14.07%、10.37%、8.15%、7.41%。表明中药注射剂主要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皮疹、胃肠不良反应及神经损害等。依据药证不符、配伍失误、输液过快、时间过长、剂量过大、个体因素造成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对患者的用药,首先需要注重辨证论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要进行用药。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很容易在配伍中出现沉淀、颜色改变,继而引起化学性质的改变,造成不良反应。另外在用药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严格控制剂量,严禁过剂量使用,同时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护,避免用药时间过长,控制适宜的输液速度,确保在发挥药物作用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5]。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通过加强用药监护,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做好辨证论治等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保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银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4):11-12.

[2]朱枫,赵可为,鲁佳琪,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4):722-723.

[3]张翻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6):20-21.

[4]张晓凤,赵丹,张曼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浅析[J].心理医生,2016,22(5):54-55.

[5]闻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