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感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思考

邓艳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摘要】感染科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选轮转科室,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住院医师在感染科培训中主观重视不足、与患者沟通不畅、理论知识薄弱、临床工作中操作能力欠缺等,导致感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不高、流于形式。针对上述问题,特制订一套具体的培训方案,从理论知识、实践规范化和综合素质三方面展开针对性培训,使感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感染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

按照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和标准(试行)总则》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实行)细则》的要求,感染科是内科专业普通专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必选科室,培训时间为2个月。在短暂的培训期间,要求做好对住院医师政治思想、专业理论、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是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省级基地,承担着无锡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感染科的轮转工作。科室始终以《细则》要求为标准,结合具体情况,在多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科室制订了一套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

1感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住院医师对感染科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感染科虽然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选轮转科室之一,但是许多到感染科轮转的住院

医师均抱着“走马观花、完成任务”的心态,还有对传染病了解不多,存在恐惧心理,缺乏对感染科培训的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感染科对医生的专业度要求较高。感染科医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大内科基础,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对于具有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②对感染科的认知度不够。患者对感染科的认知率相对较低,有相当数量的感染科患者就诊于其他科室,通过专科医生会诊收治到感染科继续治疗。③感染科规模小。很多三级医院都没有设置感染科,有些医院设有感染科门诊但没有病房,收治病人有限。但较其他内科专业而言,尚属“小科”范畴。我院是集中收治各类传染病的三级专科医院,感染科的床位相对较多。由于目前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加强,传染病患者日益减少,在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中所占权重小。由于上述原因,许多住院医师对感染病专业缺乏兴趣,认为反正以后不从事感染病专业,只要完成轮转任务、顺利出科就可以了,培训结束后没有真正达到《细则》的要求。

1.2住院医师缺乏与感染科患者建立良好沟通的能力,感染性疾病多为慢性病,而且有传染性,病情迁延反复,有些疾病可能伴随患者终身,甚至遭到亲朋好友的歧视,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感染性疾病患者往往对自身疾病非常关注,甚至有自卑心理,希望医生给他们更多的解释和关怀。另外,由于长年疾病的困扰,许多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更加渴望受到他人的关爱和尊重。而在临床工作中,不少住院医师在与感染病患者交流中心存顾虑,表现出不耐烦、不热情,对待患者的问题敷衍了事;对年长患者缺乏应有的尊重,对年轻病人没有做到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常把“没办法”“治不好”“不清楚”挂在嘴边。因此,住院医师经常会成为患者不满和投诉的对象。

1.3感染病学理论知识极为薄弱,多年以来,医学院校内科学的教学均把重点放在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等大的专业上,而感染病学的教学往往不被重视,课时少、考核门槛低等问题,从而导致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传染病理论知识薄弱,主观重视不足。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后,住院医师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内科的大专业之上,而花在感染病学上的时间甚少。在培训中发现,绝大多数住院医师的感染病学理论知识不扎实。

1.4临床工作中差错率较高,由于主观重视不够、理论知识薄弱、对感染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诊疗缺乏了解,住院医师在感染科轮转时的临床差错率明显增加。体现在用药剂量和用法不正确,下医嘱不规范、不全面、缺乏目的性,这些差错成为医疗事故的重大隐患,在临床工作中必须予以重视[1]。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住院医师进入感染科后,面对形形色色的传染病患者,往往表现出病史、采集不到位、书写病历不规范、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不知如何下医嘱等困惑,即使是已经处在第三年

的高年资培训医师也面临同样的困扰。这一方面说明感染科专业培训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感染科专业与其他内科学专业在疾病特点、诊疗思路上都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如何让住院医师在短短2个月的培训中掌握感染科的临床特点和诊疗常规,达到培训要求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2解决方案的探索为更好地完成《细则》中的培训要求,科室针对

上述规范化培训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感染病自身特点制订了一套培训方案。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3个方面。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巩固强化住院医师的专业知识、明确临床工作内容、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并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圆满完成感染科规范化培训任务。

2.1理论知识培训,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扎实

的理论知识就无法在临床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感染病学理论知识的匮乏会直接导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升高,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因此,理论知识的培训应当成为住院医师在感染病科轮转期间重要且持续的工作内容。鉴于此,科室以《细则》要求为基础,结合常见住院病种选取9种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艾滋病、发热待查、败血症、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专题讲座,由高年资专科医师制作成幻灯片课件。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思路和常规治疗为主要内容,力求简洁明确、提纲挈领、实用性强,避免“上大课”“读课本”。使住院医师能够了解感染病最新的临床诊疗方法和进展。病房教学秘书作为主要负责人,专题讲座每周一次,每讲30min,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每周一次。通过上述理论知识培训,实现了在较短时间内对住院医师感染病学理论知识的梳理。同时结合临床实践,边学边练,使他们更易于掌握和消化学到的知识。经过培训,住院医师出科时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有了大幅提高,其临床差错率明显降低;接诊患者、与患者沟通及日常处置能力显著提高。

2.2实践规范化培训由于感染病表现的多样性,病种较多且复杂,病程迁延且易复发,使得住院医师往往在刚轮转到感染科接触患者时出现许多困惑,每个新入院患者都需要病房主治医师“手把手”地教。为此,科室专门组织高年资医师,结合病房工作特点和住院病种情况,制订了一套临床工作规范化培训方案。主要从病房诊疗、病历书写、专科查体和示教查房4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基本培训要求的基础上,科室每周组织一次科主任典型病例查房,其目的是培训住院师的查房技能,使其了解查房内容和流程,养成规范化查房习惯,同时了解住院医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答住院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规范化操作和培训,大大提高了住院医师接诊、处理入院患者的效率,使他们可以独立、快速、正确地完成病人入院时、住院期间以及出院时的主要临床工作。同时,培养了其规范化的临床工作习惯,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让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丰富自身素质、密切与患者交流。

2.3综合素质培训,住院医师的培训不仅包括临床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还要注重其人文、外语、沟通技巧及应对突发事件等综合素质的培养[2]。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和科研素质。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既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需要,又是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3]。根据《细则》要求,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是其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外语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因此,科室对综合素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入科教育、消毒隔离、基本技能要点、外语学习、科研文章撰写、临床沟通技巧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理等方面。为此,科室专门安排了包括甲类传染病上报程序和处理方法;病区隔离衣与防毒面具的备放位置及使用方法;病区应急灯的位置及突遇停电的应对方法;带领住院医师认识火灾安全通道、消防栓、灭火器的位置和患者疏散通道;病区出现盗贼或抢劫者时如何应对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培训。通过上述培训,不仅丰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而且使其认识到如何能够做好一名合格的医生。

3结语

总之,通过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规范化以及综合素质3方面的培训,将《细则》中要求的感染科培训内容完全涵盖,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使培训方案获得有效合理地落实,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实现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各项培训要求,做到不漏不省;其次,实现了临床工作的高效,做到不乱不错;再次,加深了住院医师对感染病专业的认识和兴趣,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综合素质,为其以后的医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雪梅,王劭宏,高君,等.加强医疗差错教学,提升住院医师培养质量[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0):192-194.

[2]李小霞,李嗣钊,赵义,等.住院医师综合能力培训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2):151-153.

[3]王星月,舒明蓉,谢娟,等.对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1317-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