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 2

第二产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李慧玲1郑宇威2尉景兰1吕丽

李慧玲1郑宇威2尉景兰1吕丽1

(1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163453;2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关键词】第二产程临床表现处理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095-02

1临床表现

宫口开全后,胎膜多已自然破裂。若仍未破裂,常影响胎头下降,应行人工破膜。破膜后,宫缩常暂时停止,产妇略感舒适,随后宫缩较前增强,每次持续1分钟或更长,间歇1~2分钟。当胎头下降压迫盆底组织时,产妇有排便感,并不自主地产生向下用力屏气的动作;会阴膨隆和变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头于宫缩时露出于阴道口,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回缩至阴道内,称胎头拨露;宫缩间歇期胎头也不再回缩,称胎头着冠[1]。产程继续进展,胎头娩出,接着出现胎头复位及外转旋,随后前肩和后肩相继娩出,胎体很快娩出,后羊水随之涌出经产妇第二产程短,有时仅需几次宫缩即可完成胎头娩出。

2产程观察及处理

2.1密切监测胎心此期宫缩频而强,需密切监测胎儿有无急性缺氧,应勤听胎心,每5~10分钟听一次,最好用胎儿监护仪外监测。如发现胎心减慢,应立即行阴道检查,尽快结束分娩。

2.2指导产妇屏气指导产妇运用腹压,方法是让产妇双足蹬在产床,两手握产床把手,宫缩时深吸气屏住,然后如排便样向下屏气以增加腹压。于宫缩间歇时,产妇呼气并使全身肌肉放松。宫缩时再作屏气动作,以加速产程进展。

2.3接生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应将产妇送至分娩室,作好接生准备工作。让产妇仰卧于产床上,两腿屈曲分开露出外阴部,在臀下放便盆或塑料布,用消毒纱球蘸肥皂水擦洗外阴部,顺序是大阴唇、小阴唇、阴阜、大腿内上1/3、会阴及肛门周围。然后用温开水冲洗掉肥皂水。用消毒干纱球盖住阴道口,防止冲洗液流入阴道。最后以0.1%苯扎溴铵液冲洗或涂以聚维酮碘(碘伏)消毒,取下阴道口纱球和臀下便盆或塑料布,铺以消毒巾于臀下。接生者按无菌操作常规洗手,穿手术衣后戴手套,打开产包,铺好消毒巾,准备接生。

2.4接产

2.4.1接产要领:保护会阴并协助胎头俯屈,使胎头以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在宫缩间歇期缓慢通过阴道口,胎肩娩出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会阴。

2.4.2接产步骤:接生者站在产妇右侧,当胎头部分露出阴道口时,若胎膜未破,可行人工破膜。当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应开始保护会阴。在会阴部盖上一块消毒巾,接生者的右肘支在产床上,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利用手掌大鱼际肌顶住会阴部。每当宫缩时应向上内方向托压,同时左手应轻轻下压胎头枕部,协助胎头俯屈和缓慢下降。宫缩间歇期保护会阴的右手稍放松,以免压迫过久引起会阴水肿[2]。当胎头枕部在耻骨弓下露出时,左手应按分娩机制协助胎头仰伸。此时若宫缩强,应嘱产妇张口哈气以便解除腹压的作用。让产妇在宫缩间歇期稍向下屏气,使胎头缓慢娩出。当胎头娩出时,见有脐带绕颈一周且较松时,可用手将脐带顺胎肩推下或从胎头滑下;若脐带绕颈过紧或2周以上时,可先用两把血管钳将其一段夹住,从中间剪断脐带,注意勿伤及胎儿颈部。胎头娩出后,右手仍然注意保护会阴,不要急于娩出胎肩,而应以左手自鼻根部向下颏挤压,挤出口鼻内的粘液和羊水。然后协助胎头复位及外旋转,使胎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接生者的左手将胎儿颈部向下轻压,使前肩白耻骨弓下先娩出,继之再托胎颈向上,使后肩从会阴前缘缓慢娩出。双肩娩出后,保护会阴的右手方可放松,最后双手协助胎体及下肢相继以侧位娩出。

2.4.3会阴撕裂的诱因:会阴水肿、会阴过紧缺乏弹力,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快等,均易造成会阴裂撕裂,接产者在接产前应作正确判断。

2.4.4会阴切开

2.4.4.1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产钳或吸引器助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隋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2.4.4.2会阴切开时间:①一般在宫缩时可看到胎头露出外阴口3~4cm时切开,可以防止产后盆底松弛,避免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及尿失禁;②也有主张胎头着冠时切开,可以减少出血;③决定手术助产时切开。

2.4.4.3会阴切开术:包括会阴后一侧切开术和会阴正中切开。常用以下二种术式:①会阴左侧后一侧切开术:阴部神经阻滞及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术者于宫缩时以左手食中两指伸入阴道内撑起左侧阴道壁,右手用钝头剪刀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侧45°剪开会阴,长4~5cm。会阴切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②会阴正中切开术:局部浸润麻醉后,术者于宫缩时沿会阴后联合正中垂直剪开2cm。此法优点为剪开组织少,出血少,术后组织肿胀疼痛轻微。但切口有自然延长撕裂肛门括约肌的危险,胎儿大或接产技术不熟练者不宜采用。

2.4.4.4会阴切开缝合:一般在胎盘娩出后缝合切口。会阴缝合的关键必须彻底止血,重建解剖结构。

参考文献

[1]龙秀红;胡艳宁;第二产程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年16期

[2]唐落韵,刘碧芬,胡雪梅,王少军,王东红,叶春花;初产妇第二产程300例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7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