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现金系统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现金系统的分析

徐琨

从手工会计看,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首先要填制审核凭证;在开设好的账户中,用复式记账的方法登记账簿,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期末进行成本核算;在账证、账目、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并保证账表相符;要不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并审查会计数据的合理、合法性。会计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环环紧扣,完成各自的服务于总目标的数据处理任务,从而形成了一个会计有机整体——会计信息系统。

一、现金确认

会计中的现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是企业财务部门为支付企业日常零星开支而保管的库存现钞,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现金概念是一致的。由于库存现金交换能力极强,会计中专设“现金”科目与账户,对现金进行详细核算和管理。

会计中广义的现金是指货币资金,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一种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二、现金记录

国内目前关于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都规定将其列入“财务费用”账户,在“财务费用”账户中下设“汇兑损益”明细账户进行核算,但是这样处理存在一些缺陷。混淆了汇兑损益与财务费用的性质,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汇兑损益是指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外币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动而产生的损益。汇兑损益是汇率变动的结果,其产生是由于进行汇率折算,其性质是会计上对原来的外币金额的重新表述,其形式主要包括四种:⑴交易外币汇兑损益:指发生以外币计价的购销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外币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⑵兑换外币汇兑损益,指外币与记账本位币货币或外币之间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⑶调整外币汇兑损益,指会计期末将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按一定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⑷换算外币汇兑损益,指会计期末为了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将外币计量单位表示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表示时产生的汇兑损益。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的筹资行为,其性质是企业的筹资成本,其形式主要表现为利息支出以及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费用支出。设置账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分门别类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因而只有具有相同性质的交易或事项才能放在同一账户中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实现账户的功能,达到设置账户的目的,并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明晰,更相关,更可靠。

对外币金额的重新表述与筹资成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前者是对已经确认和计量的外币业务,能对改变计量的货币单位进行重新计量,是某一特定会计期间企业所承受的汇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而后者是在某一特定会计期间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而发生的成本。将这样两种经济性质截然不同的经济业务放在同一个总分类账户中进行处理,所得到的最终处理结果必然是含混不清、性质模糊的,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另外,就数量变动关系而言,由于汇兑损益是因折算而产生,因而它只是对企业资产和负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随汇率的变动而不断变动,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如在汇率逆转的情况下,已经确认的未实现汇兑损益就将不可能实现。而财务费用是企业筹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是已经实现或必将实现的支出。将这样两种具有不同数量变动关系的经济业务放在同一个总分类账户中进行处理,势必影响企业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质量。不能反映汇率变动的信息,从而影响了会计报表揭示的质量。

按照现行规定,汇兑损益即使在加工处理时,可以通过明细账户进行适当的分类,但是在以会计报表的形式进行报告时,却只能混合在财务费用的项目中,无法单独揭示汇兑损益的信息。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财务会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会计报表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使信息使用者得以作出明智的决策。因而凡是与信息使用者决策有关的重要信息都应该提供。汇率变动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汇率变动幅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对企业的收益形成情况也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一影响如果不单独揭示出来,而是混同于财务费用一起报告,这必将影响会计报表揭示的质量。一方面,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通过会计报表不能准确了解当期收益形成或产生巨大波动的真正原因,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盈利情况产生误解。譬如,当汇兑损益为汇兑收益时,将增大企业报告利润。但是,这部分由于汇兑收益而形成的利润是不能全部用于利润分配的。因为当期确认的汇兑收益中既包括已实现的汇兑收益,也包括未实现的汇兑收益,而未实现的汇兑收益只是一种账面收益,并没有产生实际的现金流量,因而无法用以进行利润分配,但是由于汇兑收益是以减少财务费用的形式进行报告,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了解本期利润的真实形成情况,而对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产生误解或不满。再如,当汇兑损益为汇兑损失时,将减少企业报告利润甚至使赢利企业变为亏损企业。这一报告结果很可能使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误认为是企业管理当局经营不当,管理不利,从而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前景产生怀疑,以至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也不能利用会计报表这一信息载体来了解汇率变动对企业收益产生的影响,以采取有利措施,规避汇率变动风险,对汇率变动趋利避害。因而,清晰、准确地揭示汇率变动的影响,对于会计报表提供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三、现金报告

现金收支报告虽然不是正式的会计报告,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着有用性、灵活性和可理解性的原则来决定现金收支报告的具体内容,以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一)现金收支报告的编制内容

1.现金日报表。实际工作中,企业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变化情况可以在“现金日记”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中反映,但是日记账并没有对收支项目进行明确的分类,而且其他货币资金的变化情况并不反映在日记账中,因此,编制现金日报表的具体格式,应根据各个企业的特点来设计,一般应列有现金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现金收支总额等。

2.现金收支月报表。现金收支月报表反映企业在某一月份的现金收支状况,它能够即刻提供财务信息。在编制时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编制。报表的具体内容应该根据企业所需现金流量的详细程度而定。

(二)现金收支报告的作用

1.小企业掌握现金流量信息的重要工具。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允许小企业不必编制与提供现金流量表,但是小企业仍然要随时掌握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而现金收支报告可以清楚地说明企业现金收入和支出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是小企业掌握现金流量信息的重要工具。

2.为企业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提供信息。编制现金预算,能反映现金收支差额和现金筹措、使用情况,以期在保证各项支出所需资金正常供应的前提下,保持期末现金余额在合理的限度内上下波动。编制现金预算,需要掌握经营现金收入、支出和资本性现金支出等情况,而这些项目的数据可以从现金收支报告中获得。因此,现金收支报告可以为现金预算的编制提供信息,是现金预算编制的基础。

(郑州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