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

鲍玲

语文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这一“核心”进行训练。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不是像感觉、知觉那样,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为中介来反映的。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应顺应人的思维心理机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解、掌握新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在多角度、多样化的思考中,不断引出新的创造性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使智力得到发展。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纵向深入。

纵向深入是让思维顺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路子前进。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对课文纵向深入的钻研,引导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使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讲读《猎户》时,教师提出“文章是如何深化主题的”这一有较大难度的问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别列出文中三个猎户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接着要求学生阐述这三个猎户的共性与个性各说明了什么。经过思考,学生了解到,三个猎户的“共性”是朴实、乐观、打猎本领较强,这说明三人具有同样的优良品德与素质。“个性”诸如性格上的差异,打猎的目的不同等则反映了三人的境遇不一样。以上两个步骤是纵向深入的起点与基础。学生遇到困难的是,这些材料及其含义与深化主题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应如何阐述?这就需要深入探索课文的内在联系,把握作者的思路。通过分析讨论,学生逐步明确,既然“共性”揭示了三人具有同样的品德、素质,那么就有可能达到同样的思想高度,获得同等成就;可是他们的思想、成就差别很大,这是新旧社会造成的。由此得出结论:作者正是在这些“共性”与“个性”的记叙中,不露痕迹地把三个猎户作了比较,从而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新旧社会的本质区别。揭示出只有新社会人的能力、品德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在歌颂英雄人物的同时,着力挖掘英雄人物成长的根本原因,深情地表达了对新社会的爱,深化了主题。通过这样纵向深入的思维训练,学生思考问题能落在实处,感到深入探索有路可循,在阅读课文时就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二、横向比较。

心理学认为,两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由于大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可以提高感知效果。运用比较法,有利于活跃思维,激发智力。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人物、事件、环境等方面的异同的比较,可以拓开学生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思维途径,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横向比较思维能力。这种比较,可以是同中求异,如《荷花淀》中,写敌人汽艇追赶妇女的小船,有三段划船的描写。经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三段写法不同,意思层层深入。第一次是直接写动作紧张,第二次是用三个比喻写船快,第三次是把神志、动作、水声结合在一起写,强化表达效果。文中还有连在一起的五个妇女的对话,一比较也看出各人性格迥异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比较,发现并解决一个问题,就进入了一个较高的认识层次。也可以是异中求同,在教学小说《药》时,就联系叶圣陶的《夜》,要求学生比较这两篇小说的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学生清楚地体会到,这两篇小说的题目都是一个字的名词,而且都有双关义:《夜》既指自然界的黑夜,又指反动统治的黑暗;《药》是医治病体之药,也是医治社会之药。结构都用两条线,明暗交织,线索分明。连小说的结局与所揭示的深刻主题,也有相似之处。这样的比较,启发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同时也复习加固了已掌握的知识。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系统”。

三、逆向拓开。

逆向拓开即与定势思维反其道而行之。这种反定势思维,有利于发现教学,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读《甲申三百年祭》之后,引导学生讨论李自成该不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在学完《祝福》之后,讨论作者为什么不以《祥林嫂》、《她在大年夜死去》等为题。这样,可以从反面拓开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的积极性。在写作教学中,逆向拓开是指从论题的反面着眼,把思路向与论题相反的方向拓开,从而作出有力的反证。如《“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的文章,粗看题目,不免令人生疑,干一行应当爱一行,岂可“这山望着那山高”?作者构思的高明之处是先以“正名”: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不要不知足,要知足,守本分。而知足就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就为自己下文的论述找到了一个最佳立足点。于是作者进一步联系实际写道,登山运动员“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征服新高峰。人生的道71人生的山峰也是没有止境的;国家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贯穿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如果人类满足于征服地球的喜悦中,又怎么能够享受到登上月球的喜悦?”作者不拘陈见,另辟蹊径,立意较为新颖,如果以此推开,像“班门弄斧”、“异想天开”、“标新立意”等成语,都可以重新加以诠释,然后展开、发挥,推陈出新。逆向拓开,思维转向新的角度,往往能产生超乎寻常的构思,能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见解。

三、多点辐射。

多点辐射,这种思维主要表现在:①发散机智,在一个问题面前,尽量提出多种设想;②换元机智,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③创优机智,在众多方案中用心寻找最佳方案。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拘泥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而是尽量向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在写作教学中,就一个论题立论,可以指导学生从“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等不同角度提出若干不同的论点。例如,要求学生为《谈拼搏》这一论题立论,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各种论点:“拼搏就是不怕艰苦、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夺取胜利”、“拼搏是胜利的保证”(是什么),“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就要发扬拼搏精神”、“为个人拼搏不足称道,为中华拼搏方为英雄”(为什么),“拼搏需要顽强的毅力,顽强的毅力来自崇高的理想”、“拼搏要讲科学”(怎么样)……在把与论题相关的论点尽可能想出来之后,再要求学生去浅取深,去俗取新,筛选“最佳”论点。多点幅射,寻找论点、筛选论点直至最后确立论点的过程,正是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

四、再造想像。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再造想像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语言的表达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中的语言信息,想像到事物的原型和生活的原貌,从而加深对文章的内容及表现方法的理解。例如:《羌村三首》中,杜甫初见家人时的描写:“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漂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唏,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语言非常简炼,但留下了多层次的想像空间。要求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妻子、儿女、“我”、邻人。他们会有些什么样的表情、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通过再造想像,对“生还偶然遂”,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就会理解得更为具体、更为深刻了。再造想像还可以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例如把所阅读的作品中,本来已经告一段落的故事,按照情节发展的趋势接着叙述下去。这样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理解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如教《皇帝的新装》以后,让学生续写。他们根据对原文的不同理解,发挥想像,调动自己直接、间接的经验,构思出各具特色的续文来。有的续文梗概是:骗子继续行骗,皇帝继续受骗,而且是以生命为代价,再次揭露皇帝的愚蠢,昏庸。还有的续文是皇帝出丑以后改邪归正,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以上学生的续文都有独创性。以上五项思维的训练不能独立地进行,而要有机有序地结合或穿插进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教师要长期坚持将思维训练与听、说、读、写的训练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传授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