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战后派作家及其代表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浅析战后派作家及其代表作

荆来琛

----大冈升平与野间宏

荆来琛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大冈升平与野间宏同为日本战后派作家。野间宏向来被认为是日本战后派文学的旗手,作品以战争为基础,探求新的文学方法。大冈升平则被称为“俘虏作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演绎出俘虏的岁月。文本以两位作家的代表作为切入点,进而探求二者的区别。

【关键词】战后派,野间宏,大冈升平,非人行为

一、野间宏及其代表作《脸上的红月亮》

野间宏一般被认为是“战后派文学”的第一人,他发表在1946年4月号《黄蜂》上的小说《阴暗的图画》亦被认为是战后文学的第一枪。战争一结束,他立即着手写作《阴暗的图画》。和《死灵》一样,《阴暗的图画》也十分晦涩难懂,富于极强的观念性。野间宏的很多小说都采用了这种带有显著意识流倾向的叙述文体。这源于他在思想上受黑格尔、马克思的影响,战后又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李征.都市空间的叙事形态---日本近代小说文体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p132]小说以关于布吕盖尔的画为开端,这幅“阴暗的画”去象征小说中的人物。小说描写的是日侵华战争期间京都大学里被法西斯军国主义紧紧逼迫的进步学生们,写了他们的政治、恩怨、恋爱及金钱观念等。主人公深见进介在苦苦地探索着一条不违自我的折中的,使自己升华的成长道路,他在寻求一条经历了“战争”与“革命”的战后时期如何生存的自由之路。《阴暗的图画》中包含着诸多待时代回答的问题,也是野间宏竭力寻求获得解答的难题,他想通过《阴暗的图画》去探求问题的突破口,以便日后将这一切彻底清除。因此,这篇小说从各个角度上看都不失为战后文学第一声的美誉。总之,《阴暗的图画》是对阴暗的时代的青年人的回忆,尤其是对主人公深见进介的内心世界的追忍。之后,野间宏又发表了《脸上的红月亮》、《真空地带》以及《崩溃的感觉》等小说。

二、大冈升平及其代表作《俘虏记》、《野火》

大冈升平生于东京,高中时代,法语教师是著名文学家、评论家小林秀雄,正是因为小林,大冈升平迎来了自己文学的青春。1929年考入京都大学法文学科,毕业后,大冈以搞司汤达研究而闻名于世。1944年被征入伍,被送到菲律宾,1945年1月被美军俘房,12月复员。这样,早年曾一时受基借教洗礼并深受法国文学熏陶和深受小林秀雄等同时代文学家影响的大冈,在亲身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体验后,也就成就了大冈文学。战后,在小林秀雄的鼓励下,大冈写了《俘虏记》。由于当时的新闻检查制度,而《俘房记》中有美军士兵的描写,因此,小说到1948年才得以在《文学界》2月号上发表,这篇获得横光利一奖的小说使其跨入战后派文学家的行列。其后,大冈升平又发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非人状态为题材的小说,如《野火》等。《野火》将大冈升平的非人性的战争状态为题材的小说创作推到了最高峰。除了冷静地描写与理性地批判为特点的战争题材外,大冈还写了一来列富于浪漫主义的作品,如《武藏野夫人》、《花影》等。

《俘虏记》讲的是小说主人公的被捕过程和“我”为何没有杀死美军士兵的理性分析,以及将俘虏兵收容所看作日本社会的缩影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本多秋五在评论该作品时说:“与梅崎春生的《樱岛》的抒情性相对,《俘虏记》是一部的理论性的作品”[本多秋五.物語戦後文学史·中(第二版),岩波书店[M].p16],虽然《樱岛》与《俘虏记》皆为难得的明快作品,但与梅崎春生的明朗情感的捕捉相似,大冈以理性的明朗的分析为宗旨。如果说《俘房记》将大冈的地位奠定成了“战后派文学家”,那么随后发表的《野火》将其知名度从日本推向世界。迄今为止,《野火》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译介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野火》是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的是在菲律宾孤岛土患肺病的士兵主人公“我”由于自己分得的粮食吃尽而被赶出医院,被勒令归队,而中队又要他返回医院。在濒临被饿死的极端状态下,主人公遇上了一个也在相同境遇的同胞上校。上校说,我死后你可以吃我的肉。当上校死后,“我”握着匕首的右手伸向上校的尸体的时候,他的左手却握住了他的右手,与此同时,他耳边回响起了在村教堂召唤过自己的那巨大的声音。后来,又遇到了士兵安田和永松,吃了他声称猴肉的人肉。为了生存,安田杀死了永松。其后,主人公住在东京郊外的精神病医院里回忆着往事。的确,这篇小说是以在绝境中的“人吃人”这一非人的行为作为小说的切入点,去探求人的本质。同时,出于强烈的为了生存的生理要求,主人套不得不丢掉人性去食人肉,与此同时,却又被人性的一面所制约。主人公在这种自我与神明、人性与非人性之间进行强烈的挣扎,内心十分痛苦。探求人类生存的本质是“战后派文学”的共同主题,但《野火》却又是在战争这一非人行为的背景下,以人吃人这种惨绝人寰的兽性行为焦点去探究人的根本问题的,因而也就具有足够的深刻性。

结语:

综上所述,大冈升平和野间宏虽然同属战后派作家,但无论是从作品体裁、文体结构、烘托效果来看,都有着不尽相同的手法。因此,对于两位作家的研究,还有着更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吉田精一.日本文学鑑賞辞典(近代編)[M].東京堂出版社,1960

[2]本多秋五.物語戦後文学史·中(第二版)[M].岩波书店1992

[3]现代日本文学大系25.大冈升平集[M].筑摩書房,1974

[4]李征.都市空间的叙事形态---日本近代小说文体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荆来琛(1991--),男,黑龙江省双鸭山人,现就读于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