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1

提高《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

马亚萍

马亚萍(山西省长治市城区职业高中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建筑制图课程是职业高中建筑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知识课,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严格训练学生的制图技能与空间想像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探究提高职业高中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提高职业高中建筑制图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引起有关方面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予以进一步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制图教学质量方法探究

一、前言

建筑制图课程是一门比较枯燥且缺乏趣味性的学科,加之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使许多本来基础就差的学生学不好这门课程。作为建筑制图专业课程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职业高中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性,想方设法地探究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体系,提高建筑制图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起职业高中建筑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探究了提高职业高中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希望通过笔者的探究,能够为提高职业高中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提高职业高中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1.职业高中建筑制图课程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在传统的建筑制图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对于建筑制图专业课程抽象的概念的讲解和对于制图识图方法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上列出重要的知识点和教材中的难点内容,对此,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当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传授知识的时候,学生没有一点儿主动性,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尤其是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几何知识非常薄弱,难以理解课程内容,而建筑制图课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使得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非常困难。与此同时,学生的创造性也被扼杀在了萌芽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并非简单地教会学生具体的制图与读图知识,而必须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随机地分成了6个小组,这些不同的小组根据不同的目标与兴趣来亲自做一些模型并按要求绘制各种视图,或者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去实地观察,然后再汇出图纸。这样,极富情趣的合作互动实践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乐中学,空间想像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必会得到较大提高。教师将制图的基本操作方式向学生说清楚则可,鼓励学生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理论与实践不会脱节,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6个小组都成功地拿出了自己绘制的作品。

2.职业高中建筑制图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并因材施教

建筑制图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传统的教学对于教材上的内容非常重视,却忽略了教材之外的内容的学习。学生主要按照教材上面的内容进行学习,但是受到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阅历、年龄以及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只能学习到教材上面的内容,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从而不能深入浅出地掌握所学内容,很难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制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及制图软件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三维动画可以清晰、直观地表达出每个形体的类型与特点。而AutoCAD等制图软件在制图过程中更能给学生带来空间感受,将抽象的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崭新的内容,将枯燥的内容转变成活泼生动的内容,使学生被教材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从而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3.职业高中建筑制图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在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中,兴趣是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促进学生学好建筑制图专业课的催化剂。建筑制图教师迫切需要将解决的问题即教师怎样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去探究。职业高中建筑制图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提高。例如,笔者每周抽出一次课后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制作形体模型。教具通过实践演示,强化了学生专业实践与制图理论学习的衔接。我们请建筑制图专家到校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疑等,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列举了多种提高建筑制图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诚然,这些方法是不可能包罗万象的,并不仅限于此,更多的方法需要各位教师继续通过实践去进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制图组编《建筑制图与识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浅谈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