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舆论事件看明星、媒体、舆论及舆论危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3

从明星舆论事件看明星、媒体、舆论及舆论危机

乔丽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在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娱乐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中,舆论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明星舆论事件更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在明星舆论事件中,明星、媒体和受众构成了舆论事件的主体,也正是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场影响较大的舆论,甚至引发一场舆论危机。而这种危机不仅会对明星本人造成负面影响,有时也会影响社会的秩序和治安,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偏离。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舆论事件本身,而更要深入了解和认识舆论事件背后的东西,要了解明星、媒体、舆论及舆论危机的内涵和由来,把握他们的关系,认识他们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待舆论及舆论危机的态度。

关键词:明星;媒体;舆论危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杂志在内的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人传媒的自媒体时代,大众传媒时代,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传播的迅捷,开放,多元和难以控制[1],这一点在娱乐新闻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而明星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有着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他们的言行就更加受到媒体的青睐和关注,当然尤其是娱乐媒体。

近年来,明星的舆论事件层出不穷,对明星本人和社会的影响更是不小,如近段时间出现的明星离婚案件,出轨事件以及很多被离婚事件,以及前一段时间曝光比较多的明星吸毒案件,明星虚假代言事件等等,这些舆论事件的出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中间涉及到了明星,媒体及受众三大主体,而舆论在初期也并非是危机,从舆论到舆论危机的转化需要一个“度”的衡量标准,也就是当舆论中的风险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即一定量时,突破了人们心中的度的标准,随即舆论就变成了舆论危机[2]。当然,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可能对于舆论及舆论危机的区分不同,有的人可能认为这仅仅是一种舆论,而有的人则可能认为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舆论危机了。

不管对于舆论还是舆论危机,如果我们能深入地把握他们的内涵,认识到明星,媒体,舆论及舆论危机的联系,深入探讨他们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就能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待这些舆论及舆论危机。

一、明星、媒体、舆论及舆论危机的产生

(一)明星

明星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更多的是指英雄和榜样,他们大都是带着一种正面的价值观念而存在的,是真善美的化身。这些英雄和榜样是社会价值的践行者和引导者,他们的言行是对社会正面价值观念的宣传和践行,对于构建社会价值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时,他们之所以被大众视为明星,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他们的言行对社会产生了比较大的正面影响,与社会价值体系相呼应;第二,他们的事迹或者行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头相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即通过一种反复叙事的方式得以传播,从而获得了所谓的知名度。而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商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的社会变成了一个消费的社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明星出现了。他们经过专门的商业包装,加之媒体的大力宣传(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即制造特殊典型,从而使这些明星成为消费的一种符号和象征,可以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大众的消费。总的来说,现在的明星是艺术化和商业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媒体

传统媒体包括了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其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广,受众群体也更为复杂。媒体是事件的放大镜,能将细小的事件无限放大,媒体报导基本上都是只攻一点,不及其余的,媒体具有天生偏见性,娱乐媒体中这种性质表现的尤为明显。媒体的天生偏见性,与大众的价值兴趣点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大众对于舆论的关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大众往往会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自认为价值比较大的舆论表示关注,于是就导致网络经营者(即媒体)更多的抓住公众这一心态,片面迎合公众这一心理需求,最终使得越来越多的网络舆论仅仅停留在怎么去吸引大众的眼球这个层面[3]。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媒体报导出现了偏离事实真相或者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的不实报导现象,这也是网络舆论危机频繁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2]。而网络舆论则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舆论现象。它是指大众借助互联网平台对于一些事件和焦点所表达出来的带有一定价值观念的观点和看法。总而言之,不管是舆论还是网络舆论,都是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价值观点的共享活动。

(四)舆论危机

舆论危机指的是各类媒体在报导某一事件时,对于事件中的主体进行片面或偏激的舆论,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一致的反响的一种舆论传播现象[4]。

从舆论危机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舆论危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由舆论向舆论危机转化的过程。舆论危机始于媒体偏激的舆论,受众在媒体舆论的引导和影响下,其情感思维产生了共鸣,这种共鸣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于媒体报导的带有一定价值倾向的反面价值典型事件,受众在对事件进行舆论评价时,表现为价值观上与现实社会的价值体系相背离。如在“王宝强离婚事件”中,媒体不直接报导离婚事件,而是抛出“其妻子婚内出轨事件”这一反面价值典型事件,来吸引大众的眼球,从而使受众在对这一事件进行舆论评价时,单方面倒向王宝强这一边,婚内出轨本来是违背了现实社会的道德和法律标准,本应受到谴责,但是谴责“过热”出现的骂马蓉、围堵马蓉甚至说要打马蓉事件,就很值得人深思了。其中,更有一部分人认为其妻子当初和王宝强结婚就是为了钱,这就造成了公众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危机感和不信任感,以及由此带来的“金钱至上”思想的盛行。实际上,在这一场舆论危机中,王宝强是受益比较大的一方,其妻子的利益则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对于这一点,在随后出现的离婚官司中就可以看到,这也就可以解释他们随之而来的利益冲突[2]。

第二,对于媒体报导的带有一定价值倾向的正面价值事件,受众在对事件进行舆论评价时,表现出一种逆反的价值心态,即本来是正面的价值宣传,但是却出现了受众在价值观方面与正面的价值宣传相背离的现象。如在明星捐款和慈善事件中,本来是宣传的一种正面价值观念,明星做善事,为大众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但是有时候却适得其反。有很大一部分受众就会拿明星的收入和他们的捐款进行对比,说他们只是作秀拉人气,以此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比如最近出现的吴京被道德绑架事件,因为吴京导演拍摄的电影大卖,而恰逢我国四川九寨沟发生严重地震,不少明星都纷纷捐款,而吴京之前就很低调的捐出部分款项,但是仍有部分受众以片场大卖为由对吴京进行道德绑架,谴责他捐的少。明星虽然收入不菲但也是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得来的,而大众的这种道德绑架却给正面的价值宣传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明星、媒体、舆论及舆论危机的关系

(一)明星与媒体

明星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媒体的大力宣传和商业媒体的包装,而媒体也需要通过明星或者公众人物来发展自己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受众,由此可见,明星与媒体关系紧密不可分离。首先,媒体通过包装和宣传等方式,制造出更多的明星或大众偶像,从而促进了文化和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其次,媒体通过对少数人进行大力的包装和宣传,将他们的言行效应无限放大,从而将尽可能耀眼的光环聚集在这些少数人身上,最终促成了明星的产生[5]。

(二)媒体与舆论

媒体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一些事件,进而引发网络主体对这一事件表达自己的价值评价、观点以及价值倾向,而这种价值评价、观点以及价值倾向就是所谓的舆论。首先,舆论的产生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和其对于舆论事件的报导。媒体只有先抛出舆论事件,并且选取事件中大众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集中报导,随后借助网络进行传播,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促成网络舆论的产生;其次,媒体的发展也离不开舆论的制造。媒体报导的事件之所以会受到众多的关注,这离不开舆论的支撑,可以说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们制造和引导舆论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从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媒体、舆论事件、网络主体(即受众)与舆论一道构成了网络舆论的产生。

(三)舆论与舆论危机

舆论是指受众对于媒体报导的事件所表达的价值观点,倾向以及评价,而一旦这种价值观点、价值倾向以及价值评价变得片面、偏激或者敌对,并且大多数受众在情绪、思维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共鸣时,舆论就可能转化成舆论危机了[2]。因此,舆论向舆论危机的转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一个“度”的衡量标准。

三、明星、媒体、舆论及舆论危机存在的哲学基础

(一)明星

明星作为社会普通成员的一员,同时他们又具有不同于社会普通成员的特点和性质(即他们表现出特殊的才能或品质,经过大力的包装,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二)媒体

媒体在进行事件报导时,大多是对某一个人、单位或团体的言行进行报导,在这些言行的背后,蕴含着相应的价值观和真理观。媒体对于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舆论的报导,实质上是一种真理观价值观的传播活动。

(三)舆论

舆论是人们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价值观点、价值评价、价值倾向的总和。真理是指主体与客体相一致,而价值则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由此可知,舆论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它体现了舆论事件对于受众的有用性,同时,它也是受众道德素养和水平的体现。

(四)舆论危机

舆论危机是在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舆论危机在最开始的时候表现为舆论,而一旦舆论带来的风险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突破了舆论向舆论危机转化的“度”或者界限时,舆论就会转化为舆论危机,并对社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在舆论转化为舆论危机的过程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四、对待舆论危机的态度和措施

(一)一分为二的看待

危机,顾名思义危险和机遇并存,也就是说危机不等于危险,而是一种危险和机遇并存的状态。对于舆论危机,舆论事件的主体应该抓住其中的机遇,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克服不利因素,实现由不利向有利的转化,这样危机才能够被消除。而对于受众来说,则要理性看待舆论事件,不要妄下评论,也不要随波逐流,更不能盲目跟风。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大多数舆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媒体的不实报导,所引起的受众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偏离原有舆论事件的事实而造成的。因此,对于媒体来讲,要坚持的作风,坚持事实原则,按事实进行报导,引导受众理性发表言论,从而避免舆论危机的出现。

(三)理性客观的态度

在舆论危机中,受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受众的人数众多,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差异也很大,而对于媒体似是而非的报导,就很容易失去判断力,从而做出偏激的评论或片面的带有情绪化的言辞,这样的言论一旦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引起一场舆论危机,从而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舆论危机,受众也要提高判断能力,理性的评价,切忌盲目跟风。

总结

舆论危机的种类有很多,在这里我选取了明星舆论事件所引发的舆论危机进行探讨,分析了明星、媒体、舆论及舆论危机的产生,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他们存在的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对待舆论危机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很多不同类型的舆论危机也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张品良.网络虚拟社会环境下的舆论危机管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1):109-115.[2017-08-27].

[2]晋艺菡.生态视域下网络舆论危机的本质与危机鉴别[J/OL].湖北社会科学,2017,(01):189-194.(2017-01-17)[2017-08-27].

[3]徐椿梁.网络舆论危机的道德审视及其调整的道德原则[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04):120-124.[2017-08-27].

[4]丁祥云,左伟娜.浅谈舆论危机的传播原理、特点及政府应对策略[J].新闻世界,2012,(01):174-175.[2017-08-27].

[5]傅谨.明星自当谨言慎行[N].人民日报,2010-09-02(024).

[6]王琪雯.基于明星吸毒案件中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和媒体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3):62-63.[2017-08-27].

作者简介:

乔丽婉(1993—),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