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优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陈伟勤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课堂效率;优化策略

一、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场地器材的不足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资金投入不足,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问题。上级相关部门所投入的用于体育教学的资金,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还有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由于已经连续使用了很多年,再加上对于很多基础设施的管理并不完善,从而就使得很多的学校的体育器材年久失修、例如篮球架只有一个、排球网没有网、乒乓球台坑坑洼洼,甚至还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操场。

(二)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其次,当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还存在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等状况。很多的学生因此也就失去了对体育的喜爱、甚至出现了厌学逃课等现象,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提不起学习体育学习的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三)学校指导思想出现偏差不得不说,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当中,老师随意更改体育课堂,将体育课堂变为开班会、甚至是用来补习其他文化课,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完全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学校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不重视,严重阻碍着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供愉悦的运动环境,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贴人”游戏,在游戏的过程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整个游戏不仅充满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以此来培养孩子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想玩”“要玩”的乐趣。可以说,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二)定期举行体育比赛通过定期的举行体育比赛的方式,也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比赛之前,可以设定相应的奖励,学生取得胜利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运动会,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极激发出班集体的荣誉感,而且还能够驱使同学们积极的准备比赛,取得满意的成绩,并取得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锻炼了身体、增长了体育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三)创设游戏教学情境众所周知,要想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的话,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动作练习,才能逐渐悟出其中的技巧所在。但是不间断的重复练习,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这个时候,通过利用相应的体育器材来进行练习的话,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愿意去探索。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当中,体育老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在初中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爱玩,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能够引起兴趣。同时,游戏又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因此也就受到了众多学生的热爱。在教学过程当中,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在边游戏边学习的基础上,做到既掌握知识、体育技能,又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在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过于注重游戏结果,从而忽略了对游戏的教学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评判。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当中应对学生的整个运动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对于在游戏当中出现不规范行为的学生,积极的给予一定的指导,并给于激励性的意见,激发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也应给予指导意见,戒骄戒躁。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最后,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时代的快速发展,老师还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及素质,通过定期的培训交流,不断推陈出新,构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的学习,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及素质,同时应以生为本,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淑芳.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8):30.

[2]驼红仙.论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园,2012(9):6-8.

[3]杨艳.浅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