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成瘾的机理研究与临床治疗进展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吸毒成瘾的机理研究与临床治疗进展综述

黄洪光

黄洪光(广西崇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32200)

【摘要】毒品成瘾会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研究证实,不同种类的毒品其成瘾机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成瘾速度亦有不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戒毒手段,从而达到最佳的戒毒效果,并且应进一步完善戒毒模式的管理,加大毒品管理力度,减少毒品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本文从吸毒成瘾的机理研究情况和目前我国的戒毒模式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毒品成瘾机理研究临床治疗戒毒模式进展

【中图分类号】R1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342-02

所谓的毒品成瘾就是指强迫性的觅毒、服用毒品的行为,在当今社会毒品成瘾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毒品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现阶段在临床上对于毒品成瘾以及复吸的机制还不是十分的清楚,从而致使诸多的戒毒手段针对性不强,戒毒效果不佳,在戒断后会出现较高的复吸率,该现象一直受到学术界以及社会救治工作者的关心,并不断付诸努力对吸毒成瘾机理进行探索[1]。本文便对吸毒成瘾的机理研究情况和目前我国的戒毒模式进行了综述,详见下文。

1吸毒成瘾机理研究进展

毒品成瘾是毒品同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身体以及心理的变化,吸毒者会为了再度寻找毒品所带来的欣快感以及对停药后的痛苦进行避免,反复、持续性地强迫自我给药,毒品成瘾属于一种脑疾病。曾有研究证实在众多的吸毒者中,青少年所占比重最高,这是由于青少年的自控力差,好奇心强所导致的;并有学者指出,当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大为诱发知识层次稍高者吸毒的主要原因。一旦染上毒品,会使人欲罢不能,即便是一时戒掉,其也存在较高的复吸率[2]。曾有研究证实,戒毒后复吸的危险因素包括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种。对于吸毒者而言,其个人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在吸毒成瘾后,会达到不择手段的程度,有少数人会愿意主动戒毒,也只是考虑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或者是受到家属以及朋友等的劝说,然一般无法做到持之以恒,即便是被迫戒除毒瘾,也单纯为生理上的脱瘾,对于“心瘾”而言则很难得到根除。

诸多临床实践证实,不同种类的毒品所诱发成瘾的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成瘾的速度也有所不同,过去的临床研究主要围绕在分子生物学方法方面,指出吸毒成瘾是由于吸毒者的体内缺乏多巴胺或者是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而后会经毒品进行补充,对体内所生成相应的化学物质产生强烈的刺激,最终引起机体出现欣快感而产生了“补偿理论”学说。近几年有学者利用现代功能影像学手段对毒品成瘾机制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并获得了较好的成效[3]。所采取的功能影像学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SPECT)、功能代谢CT(PET/CT)等,从而实现了将毒品成瘾的过程通过可视化的影像学进行表现。最近一段时间临床上主要集中对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转运的显像,吸毒者局部脑血流、代谢显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会针对吸毒环境对刺激任务的脑区反应进行定位,从而对其反应的神经回路展开进一步研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一个奖赏系统,所有能够成瘾的药物均会对脑内奖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形成奖赏效应而诱发“心瘾”的形成[4]。另有学者指出成瘾者还会在相关的刺激下,如视觉、听觉等,在脑部形成明显的兴奋。已有学者将长期吸毒者的大脑PET成像同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可卡因成瘾者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均较正常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曾有学者对海洛因成瘾者展开了SPECT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结果发现,吸毒者的脑内双侧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体较正常者发生了明显降低,这一结果充分说明神经递质转运体同药物成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近段时间有国外学者采取fMRI对可卡因成瘾者展开了研究,并获得了有效的进展,指出短时程的信号增加在视觉、听觉的相关环境刺激下会同快感之间产生一定的相关性,然长时程的持续增强则同渴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视觉与听觉信号能够对可卡因吸毒者大脑前扣带回以及左顶叶背外侧核进行激活。针对海洛因成瘾者所展开的fMRI研究结果发现,相关环境的视听信号可以有效激活中脑上行神经调节系统,并指出不同海洛因给药方式的大鼠脑部fMRI信号存在明显的差异。曾有学者对海洛因成瘾患者展开了PET研究,结果发现在吸毒者对海洛因产生渴求时,右颞叶、额下叶以及海马等局部脑血流会发生明显增加,而常规的MRI扫描则无法发现大脑的实质上改变,这一结果表明,海洛因成瘾者的“心瘾”主要是源自脑内功能区的影响,然对于各脑区的作用及其神经回路等还无法予以阐明[6]。

2我国现阶段的戒毒模式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戒毒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戒毒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以下介绍了我国现存的几种戒毒模式。

2.1强制戒毒与劳教戒毒目前在我国已经已建立了上千个强制戒毒所以及劳教所,在戒毒工作中发生了较大的作用,然而收效却不是十分的理想,这主要是由于以上两种戒毒模式无法在根本上使吸毒者的“心瘾”得以解除,即便是戒毒成功,也会在记忆里残留有对毒品依赖的渴求。然强制戒毒与劳教戒毒依旧有存在的必要,这是因为一些顽固的吸毒者对社会以及家庭均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家庭和社会无法对其产生约束力,以上两种戒毒方式能够对该类吸毒者产生一定的束缚,对戒毒工作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然不能将其作为惟一或这是主要的措施,应尽量减少对以上两种措施的应用,并需要完善配套设施、扩大规模、对劳教方式进行改进,从而在心理上使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得以消除[7]。

2.2社会帮教育无毒社区模式吸毒人群的主要特点为隐蔽性与流动性大,尤其是在城市内,社区很难对其予以发现,因此社会帮教与无毒社区模式大多数只是浮于形式,收效甚微。因此需要加大社会的宣传力度,持续通过新闻媒体等社会宣传教育方式,让更多的人对毒品的危害性进行充分了解,并让更多的人远离毒品,尤其是针对青少年而言,宣传教育为最有效的一种措施[8]。

3创建有中国特殊色的戒毒模式

①加大力度对吸毒人员进行管理,并对责任制予以落实。应强化对强制戒毒或者是劳教戒毒后的管理,并对所外考察机制予以积极建立,定期进行报告,考察期一般不得低于3年,并积极落实专人随访制度,定期进行复检。对吸毒者社会生活上存在的困难给予适当的帮助,并对其进行监督,在发现违规复吸后需要立即强制其回到劳教所接受戒毒,该做法对于减少复吸发生率可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9]。②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需要加大对禁毒部门的资金投入,使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对毒品的危害性的宣传工作力度得到保障,从而使全民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得到显著提高,并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让其远离毒品[10]。现阶段在我国不少医院开始实施外科手术或这是γ-刀对毒瘾进行治疗,然以科学角度出发,以上这种治疗方法还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需要探究更加充分的科学依据,在经动物实验证实存在显著效果的前提下才可以实施,同时应对损伤正常的脑功能区予以尽量避免[11]。这是由于现阶段尽管有研究证实脑区会参与药物渴求任务,然其神经回路、各脑区所产生的作用还不是十分清楚,在该状态下实施手术会对部分正常脑功能区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时根本无法使毒瘾得以根除。然能够预料的是,开展精确显微手术会成为根治毒瘾的一种有效手段[12]。

4小结

目前在我国临床对毒瘾治疗的最好手段为在明确毒瘾发生机制以及病理性质的基础上,利用研究对吸毒者毒品信息在脑内的信息加工、传递、储存、记忆的全过程予以明确,而后经药物或者是物理干扰使吸毒者毒品信息的记忆得以清除,也可以采取热射频、显微手术对脑功能区部分毁核展开积极的治疗,最终实现对毒瘾进行根治的目的[13]。总而言之,根治毒瘾需要依赖全社会力量,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利用科学技术去逐渐攻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毒瘾的根治将不成难题。

参考文献

[1]王伶,王小俐,李秀华.毒品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戒毒措施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09,12(04):672-674.

[2]解礼杰,张笑芳.中医药治疗阿片类物质依赖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09,22(05):778-779.

[3]汪海峰,张加雄,杨丽红,等.中药戒毒的现状与展望[J].西南国防医药,2008,12(06):463-465.

[4]陈小异,吕建国.毒品成瘾的ERP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14(01):566-567.

[5]谢仁谦.中医海洛因成瘾机制及戒毒治疗[J].中医研究,2009,11(06):338-339.

[6]钱若兵,傅先明,汪业汉.毒品成瘾的神经机制、治疗现状和进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0,12(03):327-328.

[7]陈峰,李涛,樊栓良,等.毒品成瘾与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研究进展[J].遗传,2008,24(07):989-990.

[8]秦广彪,马羽,张伟.药物成瘾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3(12):1021-1023.

[9]王瑨,侯柏村,刘宏亮,等.可卡因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4(10):677-678.

[10]张力,李积胜.阿片类物质成瘾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14(04):453-455.

[11]高国栋,王学廉,衡立君.药物成瘾机制与手术戒毒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11(12):789-790.

[12]韩卫,姚斌,付朋忍.毒品依赖者成瘾行为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9,14(01):285-288.

[13]韩卫,姚斌,李生斌.毒品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与成瘾行为的相关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5(0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