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把“好”具体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课堂评价把“好”具体化

夏菊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镇小学夏菊

【中图分类号】G648.6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25-01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合作探究等学习行为的评价。它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改再起航工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强调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纷纷引起了老师们的重视,但评价的单一性、不具体化、不恰当的现象也还存在,不恰当的评价会误导学生,影响课堂教学。课堂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忽悠。新课标主张发展性评价观,在评价的功能上重激励、促发展。

我们既要认识到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也要注意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让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人格修养。唯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一、不具体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极大危害

本期我收了一名转学生,该生常常不交作业,当老师问他时,他每次都一口咬定:“我交了的。”当我和他家长谈起他的学习状况时,他爸爸却不以为然地说:“以前他的老师都夸他很聪明。我也觉得他智商很高,他外出玩耍时常走小路,因为他知道大人常常走马路找他。”我听后愕然,如果这种懒惰、狡辩叫聪明,那什么又叫愚蠢呢?这种模糊的智商评价不仅误导了学生,还误导了家长。况且,一个人的成功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最近,学校开展了赛课活动,课堂上也常常出现“真聪明!”、“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语言。一位学生读了句子:“一定,我一定会送给你礼物的,但不是现在。”老师马上夸奖:“读得真好!”其实从语气、声音、停顿、重音等方面都读得不够好。这样不恰当的笼统评价不仅遏制了学生的发展,而且给其他学生带来误区。读的学生认为我已经读好了,不求上进。其他同学误认为:这就叫读得好。给了学生错误信息。另一位老师在让学生总结段意时,一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运用四字短语十分精确的概括出了段意。老师十分赏识地夸赞:“真聪明!”其实,查阅资料只是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行为。评价不当就误导学生不动脑筋,把查找答案当作聪明,滋生懒性,学习不踏实,找捷径的坏习惯。课堂评价一定要落实,要把“好”“不错”“聪明”具体化。

二、具体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的评价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导向性和激励性,老师评价学生一定要慎重。当学生取得成功时,要认真研究成功的原因,给学生以具体真实的评价。一位老师在上《田忌赛马》时,学生朗读了孙膑的话,老师的评价是:“读出了肯定、自信的语气,但重音读得还不够突出。”这样的评价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怎样朗读,还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当上完这篇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时,一位学生问老师:“齐威王还有赢田忌的机会吗?”老师竖起大拇指夸奖:“边读边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很会思考,课后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吧。”这种激励的夸奖内涵了学习方法,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课堂评价不能让老师全部包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奴隶。课改背景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坚持评价的多元化。

在小组学习中,小组评价特别重要。多元的小组评价包括集体、老师对小组的评价,又包括小组对组员个体的评价。老师的权威性决定其对学生的了解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学生间的互评更实际,可以帮助老师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归纳,找出共性的问题,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多元小组评价还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如在一个小组中,小组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努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高有低,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组长,分到的任务的难度稍大些,组长在完成自已任务的同时,还要帮助组员完成相应内容,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元小组评价还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善学生上课的纪律,克服“有老师一个样,没老师另一个样”的现象,使学生表现具有真实性,养成实事求是的品质。

总之,课堂评价是新课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但要恰当、真实、具体,让评价有效服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