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患者红外线理疗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急性乳腺炎患者红外线理疗的效果观察

郑利珍刘妹华

郑利珍刘妹华

(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综合科广东顺德528300)

【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线理疗在促进急性乳腺炎愈合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急性乳腺炎的患者,随机抽取同期未使用红外线理疗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方法,实验组32例采用药物治疗合并红外线理疗。结果实验组治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理疗在急性乳腺炎愈合中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红外线理疗

【中图分类号】R45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50-02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占乳腺化脓性疾病的75%。[1]多发于产后哺乳期,由于孕期对乳房护理不当,哺乳初期新生儿吸吮时产妇惧怕疼痛,往往不能使新生儿做到早吸吮和有效吸吮,乳汁积聚在乳腺小叶中,导致乳腺炎。[2]有文献报道,乳腺炎的病因包括:卫生条件差或继发于婴儿携带的致病菌;乳头表面皮肤破裂或溃疡者;局部受压、撞击的及喂奶时间间隔延长;先天性乳腺管发育不良等。[3]急性乳腺炎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4]乳腺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畏寒、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脓肿,给患者造成痛苦,严重影响产后哺乳质量及产妇的康复。研究表明,哺乳期乳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B族,D族)。[5]本文对32例乳腺炎的病人在运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红外线照射治疗,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64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分成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32例,年龄在19~35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7例;对照组32例,年龄在20~37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8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指标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经产初产体温>37.5℃白细胞↑乳房硬肿(直径<5cm)疼痛

实验组3272518152832

对照组3282417163230

P值>0.05

两组患者在产次、年龄和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合并红外线理疗,配专业的催乳师以手法挤奶等方式,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方法和手法挤奶。急性乳腺炎在初期阶段虽有炎症反应,但乳汁细菌培养提示并非均有感染引起,而是由于多量的乳汁排泄不畅,淤积在乳腺导管内引起一定的组织反应。[6]在疾病的早期关键是疏通乳汁淤积,先从消除积乳着手,避免炎症范围继续扩大,促使局部炎症局限化,积极阻断脓肿的形成。手工挤奶使乳腺管疏通,使积聚的乳汁排空,且不受时间、地点、药品、物品限制,简单易行,是解除乳汁淤积的重要方法。[7]

1.2.2对产妇进行红外线照射理疗时,统一使用四川恒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博宁top-T治疗器。使用红外线照射患处时,促进局部的血管扩张,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乳房肿胀和疼痛的消退。[8]照射理疗时,事先检查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询问患者体内有无金属或电子设备,将治疗仪置于平稳的桌面上,确定背面通风口保持通风,在距离患病乳房30cm处,每日2次照射,每次时间约为30分钟,3天为一个疗程,进行两个疗程。照射期间指导不要随意用手去触摸灯罩,出现异常气味或冒烟时,应及时切断电源。皮肤有明显黑痣部位、药物及皮肤过敏者禁止照射。

1.2.3治疗后的两组产妇均按母乳喂养的原则,对剩余的乳汁由催乳师手法挤出处理。

1.2.4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饮食统一由医院营养科调配,家属不再另外增加营养。中医称急性乳腺炎为“乳痈”,认为本病发病内因是肝郁气滞,疏泄失职,致使乳汁郁淤,且能涉及脾胃;饮食失常,过食厚腻,以及脾胃失和,胃热壅滞。因此,产妇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多喝开水,有利于乳汁稀释排出。少食下奶的荤腥汤水,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9]

1.2.5文献报道,情志不畅亦与本病有关,护理上应劝导病人解除烦恼,消除不良情绪,注意精神调理。[10]本组入选的64个病人住院期间情绪稳定,无诱发或加重疾病的不良因素。

1.3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愈合出院的时间进行比较。患者出院标准参照汤志英[11]标准: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乳房红、肿、热、痛消失,乳汁畅通,体温正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完全正常;显效为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接近正常;无效为症状、体征加重或有波动形成,B超或红外线透视显示脓肿形成,可伴有体温升高或不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t值40.628,P值0.000(P<0.05),见表2。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组别例数均数标准差

实验组3212.311.4241

对照组3215.312.2495

t值40.628

P值0.000(P<0.05)

由表2可见,红外线理疗可缩短急性乳腺炎的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讨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多为急性发病且一旦处理不及时、护理不当则会形成乳腺脓肿。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无脓肿形成时,进行有效地吸吮乳头,反射性刺激泌乳,乳汁排出通畅,有利于硬结残留。[12]保持泌乳通畅,预防乳汁淤积,是降低哺乳期乳腺炎发生率的关键。[13]红外线是通过发射远、中、近三种不同频率的红外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组织,穿透皮肤和皮下组织,产生生理热效应,使组织温度升高,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尤其对局部微血流的改善效果显著。[14]它可以提高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减轻红细胞聚集状况,从而促进组织代谢,更加利于分泌物、药物吸收,使创面干燥,利于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同时,还可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缓解疼痛,有杀菌、抑制感染的作用。[15]另外,红外线理疗使乳头下静脉淤血现象得到有效减轻或完全消失,从而迅速、有效地控制哺乳期乳腺炎的病情,改善哺乳期妇女机体组织的代谢修复功能,促进病情有效好转。

参考文献

[1]唐娅琴,边雪梅.急性乳腺炎伴脓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618.

[2]陈雁平,贺艳阁.红外线超声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142.

[3]赵美峰,郭燕玲,于洪.应用乳腺按摩、理疗、湿敷治疗乳汁淤积性乳腺炎[J].包头医学,2010,34(4):227.

[4]刑桂云,王玉英.等.急性乳腺炎及乳腺脓肿的护理[B].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3):422.

[5]王尊,刘庆仪.哺乳期乳房脓肿的治疗新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4):38.

[6]王燕.揉散法结合理疗治疗哺乳期早期乳腺炎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5):85.

[7]冯胜杰.手工挤奶配合理疗治疗早期乳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32~133.

[8]杨晓红.云南白药外敷加红外线照射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59.

[9]徐婉飞,柴素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配合理疗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5):284.

[10]邓葭,刘小白.中药外敷加理疗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4):97.

[11]汤志英.早期急性乳腺炎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1709.

[12]张梅,潘爱星.调制中频电流并超短波综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J].中华理疗杂志,2000,23(2):359~360.

[13]赵芳芹,王克芳.哺乳期乳腺炎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B].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5):382.

[14]吕萍,顾燕儿.青霉素与红外线照射对哺乳期乳腺炎治疗的作用[B].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5):120

[15]孙晓霞,痔术后不同时期神灯照射对创面影响的对比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