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估算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浅谈小学估算教学的策略

熊永彪

熊永彪(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中心校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G6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1-019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一、估算的价值

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有许多的事实际上不可能也不需要都来进行准确计算。例如,我们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这就需要估计;今天逛了一趟商场,大约花了多少钱,这也是估计;再比如,中央电视台的“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等公益广告,用到的数字也是一些估计。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离不开估算。因此,估算作为数学计算教学方面的一个新内容,是因为它的价值体现。

2、估算为判断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

估算为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准确,包括学生们口算、笔算、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学生有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就能很快发现计算结果是否在估算的取值范围,从而纠正错误。

3、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比如说拿到一道题,还没算之前,先估算一下,大概它的范围是多少,这有利于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另外从思维角度来讲,对培养学生的快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好处。

4、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估算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为后期学习“近似或者逼近”奠定了基础。在实际的应用中,常常会需要用近似,用估计来解决问题,并且它这个估计的结果能达到我们实际的要求。

二、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如何根据条件来估算,如何提取主要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忽略不计等等,这些技能的形成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给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让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感悟内化,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经过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

第一,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如估算198+304,简化为200+300;又如把48×21简化为50×20。第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了“简化”,结果可能会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合理。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凑整估算。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如估算27×48,可以取近似数30×50,即71×19≈30×50=1500。

根据口诀估算。即不一定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而是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的口诀数。如178&pide;9可以把178&pide;7看成180&pide;9=20,而302&pide;6可以看成300&pide;6=50,估算时,为了计算的简便,可以根据口诀灵活处理。

根据位数估算。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如学生估算如74×52的积,肯定是四位数,学生如果对错了位或算错成三位数就错了。

根据经验估算。如四年级有43人要出去春游,面包车座8人,一共要几辆车?可能有很多学生都把43估成40这样就要5辆车,有少数学生可能考虑到5辆车后,还有3人怎么办,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还有3人应该怎么办。

2、重视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由于每个学生思维不同、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的不同,估算时,必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估算的过程,同时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三、经常训练养成估算习惯

(1)经常设计适当的情境,活用估算。

无论是计算、解决问题,还是几何、量的计量,只要教师用心挖掘,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细节,随时、随“材”都可以进行估算训练。如六年级同学去龙游石窟游玩,每人花费18元,要准备多少钱呢?这样的情境创设,不知道学生人数,学生很自然地会进行估算,从每班多少人估计到六年级有多少人,然后再估计总钱数。这样的情境创设,能有机地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

(2)经常设计直接判断题,妙用估算。

有些习题的练习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需要粗略的估计就能得出。如不计算判断对错:201×6=126错,因为积应该是四位数;682+324=1008错,因为个位应该是6;570&pide;3=290错,商的最高位应该是1……这些类似的练习都可用估算直接巧妙地进行判断,同时鼓励学生解释思路和理由,形成自我监控的良好习惯。

教师经常创造一些估算的情境,让学生经常运用估算来解决问题,总结自己什么时候用估算的例子和收获,逐步感受到估算的价值,估算意识会越来越强,估算能力会越来越高,学生会有无限的创意和智慧,老师也会从中收获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