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张黎琴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影响因素;对策

1高职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目标不合理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的起点,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从当前来看,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存在诸多瑕疵。首先,课程目标不全面。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不仅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育技能方面的目标,也要有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性培养等方面的目标。然而,很多高职体育教学只关注运动能力方面的指标,忽视了心理和人格方面的指标。其次,与其他教育类型不同的是,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丰富实践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围绕着这一职业特征来制定体育课程目标。但很多高职体育课程并没有体现出所谓的职业特色。

1.2课程内容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要由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等组成,其中必修课主要有田径、篮足排以及体操等运动项目,必修课在大一阶段开设。二三年级相继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在篮足排、兵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中选择,学生很少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至于毽球、珍珠球、跳竹竿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难以进入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另外,高职体育教学应该围绕职业特色来开展,要贴近社会和生活需要,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和综合素质。但目前的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广泛,不能很好地体现健康、实用、职业性等特点,学生很难系统的掌握一项或者两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知识和技能,无法体现出高职体育课程应有的作用。

1.3课程实施不力

随着休闲体育、趣味体育的兴起,高职体育教学逐渐取消了中长跑项目,舞蹈、瑜伽、健美操等取代了枯燥中长跑项目,这些体育项目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过程越来越轻松化和趣味化。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弊端是明显削弱了对学生身体及对某些心理品质如顽强拼搏意志,坚忍不拔精神等的培养。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群体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等指标都在持续下滑,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另外,高职学生身体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高职体育通常采用集体授课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个性差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2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必要性

2.1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并没有将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体能提升有机结合起来,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就业之初,会面临着体能上的不适应,将会对学生实现顺利就业产生阻碍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深化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实现职业能力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储备,对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良好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2.2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职业能力培养背景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职业态度方面的问题,增强个人能力素质。通过引入体育竞赛、增强体育技能教学、增加团队体育项目等方式,高职体育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应急能力、进取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实现个人的良好发展。

3对策分析

3.1运用微课教学,做到课程资源的多样化

微课是一种流行的教学手段,其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结合认知规律,展现出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时间较短,内容精炼等,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运用微课,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途径较多,学生在学习中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挫败感,这就让他们对于传统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对于足球、篮球、排球、跑步、跳远等传统训练项目不能积极的参与。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可以利用微课,把体育明星、重大体育赛事展示给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和效果进行教学。还可以邀请具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录制微课视频,展示出他们的光彩,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

3.2体育竞赛视频的共享

高职院校中设置了不同专业的运动会,例如,排舞比赛、篮球、足球、田径等,这些精彩的体育竞赛能够调动运动员对于体育运动的使命感,让普通学生能够逐渐变成该项运动的粉丝。例如,篮球运动员可以通过观看别的学校的竞赛来取长补短,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找出更好的技术战术;在观看NBA赛事时,能够有效的激发运动员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契合同伴之间的默契;观看排舞比赛视频,能够学习运动员的队形变化、动作标准、动作创新等[3]。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可以从网络视频网站中看到各种各样的高清体育竞赛视频,可以下载一些经典的赛事,如,NBA总决赛、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夺冠、足球世界杯决赛等,可以将这些视频分享到资源库中,让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3.3努力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要想实现职业能力提升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当其冲就要积极革新高职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还是研习竞技体育教学的思维,以体育技能教学和训练为主,这种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因此,要逐渐改变以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教学的传统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

3.4积极革新体育教学课程

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联系得并不紧密,导致体育教学与专业技术教学相脱节,无法为职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方面出发,高职体育教学一定要不断革新课程体系,一方面,对体育教学的旧有课程体系进行积极革新,在保留体育教学核心课程之外,对一些不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进行大力精简。另一方面,要立足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专业技术教学特点、学校的地域特点等方面,开设一些专业技术与体育教学结合紧密的课程,更加致力于学生身体素质、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结语

从时间点上看,高等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终点,是学校体育教育成果的终结和升华;高等体育教育又是社会体育的开始,起点越高,我们的学生将来也会走得更好,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叶继强;郭广辉;鲁葵蓉.基于职业体能教学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2018(12).

[2]张敬恒.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09).

[3]解赵辉.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道德的养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35-37.

[4]刘小斌.高职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走向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2-53.

[5]唐莺.高职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园,2018(1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