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运行调度管理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地铁安全运行调度管理的几点思考

符浩1周孟祥

符浩1周孟祥2(1.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310021;2.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215001)

摘要:本文紧扣地铁运营特性与调度调整的作用针对在地铁运营中二者起到的作用展开详细地分析,确定了地铁运营应当依照运营模式、规模、地铁管理手段以及地铁运行实情,采用相应的调度调整策略,从而有利于地铁运行的发展。

关键词:调度调整;调整策略;地铁运营;运营模式

引言在地铁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列车晚点、突发事件、乘客数量的变化、车辆故障、运营秩序出现混乱等状况的出现均具有复杂性、随机性特征。为此,运行组织应当依据行车调度的实情确定合理科学而又及时的调整对策以应对这一系列状况,从而有效保证列车能够严守运行图行车。一般来说,行车调度指挥工作是指在全局范围内依靠挖掘地铁设备及有关设施科学、合理、安全、灵活地调整行车,将突发事件的影响区域降到最小,从而为地铁的运营安全作保障,确保地铁的运输能力良好。

一、地铁运营特征1、运营模式从地铁的运营特征上看,安全防护监控是列车运营的前提条件,而地铁线路应确保处于安全封闭状态。一位司机负责一列地铁,客运量稳定性不佳的地铁线路则应划分区段组织。而列车的运行交路的确定,则应当以地铁设计年度客流量断面分布状况为准。地铁线路如果是曲线,运行中心就能够对一条或多条地铁线路的实际运行进行管控。此外,车站应配备监控室以监控列车设备状况及其运行情况,采用计程票价制从而自动控制票务收入与客流数据。

2、地铁运营规模众所周知,地铁的运营规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对地铁运营调度调整模式的确定产生影响。地铁设计的运营运输能力应当同预测的远期单向高峰小的时候的最大断面客流量需求匹配,而地铁运营的多少则应以初期运用需求为参照标准进行配置。在地铁运营的高峰时段伊始,列车间的间隔应少于6分钟时长,以确保系统运行的服务水平。

3、地铁运营管理方式地铁运营的管理在符合管理任务及要求的同时,确保自身同管理任务与要求处于和谐统一的关系,并依靠机构的合理组织安排实施管理。此外,应参照地铁运行效率及其科技进步状况确定并合理安排地铁人员数量与地铁运营机构,从而实现机构与人员的精简化管理。通常来说,首条地铁线路的运营管理中,平均一公里的站点管理者应不超过100人。当然,运营管理机构也应依据地铁运营实情确立相关规章制度与管理规程。

二、地铁运营不同状态列车采取相应的调度措施1地铁运营调度原则在地铁运营过程中,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全面的服务是地铁调度工作者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服务的核心,在确保地铁运行安全、准时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服务质量。

运行安全: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安全是关键要素,关乎企业顺利发展和管理能力。在地铁运营调整阶段,调度对地铁各列车的时间、路线等方面进行调整划分等,调度管理应以保证列车和乘客安全为前提,通过调整使各项设备进行优化组合,使列车和其它设备发挥更大的功能。

处理迅速:因地铁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在遇到突发事件需要进行调度管理时,应快速准确处理事故现场,减小事故危害程度,将事故影响范围控制在一定限值内。

考虑全面:在调整地铁运营期间,应将列车班次、时间、周期等因素视为整体,局部出现突发事故,应以从整体到局面的方式,先从地铁运营整体进行调度工作,防止因局部出现故障而对其他列车造成影响。

服务优质:随着地铁乘客数量的增加,为乘客提供给优质、舒心的服务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的另一主要因素,在地铁调整期间,更应提供服务质量,消除乘客对地铁工作的误解。

2地铁调度调整方式在地铁调度工作应严格按照地铁运行图操作,杜绝违规操作行为对地铁运营造成的危害,提高调度调整工作质量,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地铁调度调整方式进行总结归纳,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方式:2.1车站扣车或多停晚发。主要是指在当前方列车出现故障需要紧急停车时,地铁站应扣留前方列车,若事故能够快速解决,则可通知列车延长停留时间,或者推延列车的发车时间。扣车是在列车后方车站对预扣列车进行扣留,车站可采取设备或者口头扣车两种形式,并且哪个车站要扣车,设备或指令留该车站发出。通常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设备扣车,该方式能够清晰直观地观察列车状态。而口头扣车,在指标传达过程中,可能因事故关注点较多,情况发生变化等影响扣车行为。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增加列车经停站数间接可视为一种扣车方式,该方式能够调整列车间距和时间间隔,使各列车保持合理运行状态。在进行扣车或者多停过程中,列车人员向乘客介绍原因,避免乘客情绪出现波动影响列车的调整工作进度。

2.2列车越站。越站指当有列车出现晚点状况时,为保证不影响其他列车正常运行时间和频次,在确保越站安全的前提下,列车可以不在规定站点停留。通过越站的方式可以将晚点列车调整为正常运行状态,但是在跳站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安抚乘客情绪,与乘客做好沟通工作。按照地铁相关运行原则,在客流量大、列车首末站不允许出现越站行为。而同一辆列车不能连续越站,也不得在同一车站,连续出现列车越站现象。当地铁内出现火灾等紧急危险时,列车可以考虑采取越站的方式缩短危险时间。

2.3加开或替开。在某些特殊节日导致客流量极大或者因列车出现故障而导致列车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列车数量以缩短发车间隔时间,快速疏散客流量,为乘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在加开列车时通常选用备用车。加车列车运行程序较为多样,可以不设经停站点,直接在首末站运行;或是在客流量大的地点加设列车。为确保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环境,当列车出现安全隐患或故障时,应将该列车及时下线进行维修,下线处理可在列车首末站进行操作。当下线列车停于中间站时,可以再中间站存车线处进行下线处理。由于有列车下线,致使服务的列车数量有所减少,进而延长了个列车间的发车时间间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加开或替开的方式,补充列车数量,使实际运行数量与计划图一致。

2.4反向运行。现阶段我国地铁线路主要是按照由上至下的方式设计运行,在一跳线路上,各列车的运行方向应该是一致的。正常情况下,不同方向的列车达到同一位置车站的间隔时间相差不大,而当不同方向列车到站时间间隔相差较大时,则可在有渡线的车站调整列车运行到相反的线路上反向行驶,以增加到站间隔时间长的线路车辆频次,缩短时间间隔,确保地铁的平稳运行。

2.5站前折返。理论上地铁在运行到末站时可以折返到相反线路上继续运行,以此确保地铁可以连续运行,并且避免了车辆之间的交叉运行,保证了地铁的行车安全,与此同时,地铁上车与下车乘客也能够交替出现,避免了两车乘客交汇,使得乘客数量暴增的现象出现,但是站后折返的方式却使得折返时间增长。为缩短列车折返时间,地铁调度工作常采用站前折返的方式,减少行车距离,但是这将导致上下车乘客出现交汇,因此,地铁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乘客疏导工作。当车站为侧式站台形式时,采用站前折返需要通知下一班次司机准好交替准备,并且在入站后应朝反方向开关屏蔽门。

三、结语在实施调度调整时,应依赖于技术。但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岗位间的相互配合协调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行调、司机及车站等关键岗位要相互配合工作。而调整手段并非单一的,通常而言,在处理一个故障时我们要采用好多个调整手段,如此就要求调度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能够采用方便快捷的方式把调整手段合理应用至调整中,尽可能地降低影响。

参考文献[1]宋维华,殷位洋.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02)[2]郑有业,何霖,叶庆辉,李毅雄.广州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07(01)[3]崔艳萍,唐祯敏,李毅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