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

耿云飞

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东明镇第二初级中学耿云飞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己去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不断地提高阅读水平,成为阅读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现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之一是老师给学生灌输阅读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没有真正地去理解感悟,可以说是浅尝辄止,甚或不去品味,再好的菜肴摆在面前,不品尝如何知道它的美味呢?提高效率的关键之一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发生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然后把自己对生活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对现实的看法表达出来。这样的阅读教学便创造了一种最佳的学习心态,会取得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

如在讲授《变色龙》一文时,可以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走进文本。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就解决了。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磨刀不误砍柴工”道出了学习方法正确的重要性。教师要对学生“授之以渔”,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1.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要从三个方面思考:这篇文章写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初读一篇文章,要通过快速浏览,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中心和主要写作方法。这些方法和技巧一定要在学生感知领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点拨,千万不要包办代替,给学生灌输一些写作技巧方面的专用名称。在现代文学名家里也不乏一些人,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阅读训练与培养,但却写出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篇章,究其原因这些大家们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地感知领悟写作之道,久而久之就会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因此关键要引导学生去领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只要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逐步提高。首先,要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制订计划,包括整个初中阶段、一个学期、一周乃至每一天的阅读内容和阅读量。其次,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也要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如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关键词语、重点句子、阅读感受、不明白的问题等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一边读一边做批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采用这种阅读方法,不但能把握重点内容,加强理解,而且还能有许多新发现,新感悟。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语文课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骋的天地,语文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去接近文本,在体验中品味,在个性化感悟中把握文本意义,构建自己的文本世界,陶冶心灵,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从而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下面是蒲松龄《狼》一文中的一个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从屠夫对付狼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屠夫。

生:老师,我并不觉得屠夫机智勇敢!

师:何以见得?

生:其一,屠夫很笨,他先“投以骨”让“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何不同时投两骨,让两狼同时得骨止,然后借机逃走,这样就会避免后面的麻烦和危险;其二,文中“乃悟前狼假寐”意思是说,才明白前一只狼是假装睡觉,一个‘才’字,说明屠夫反应迟钝,事后才明白过来,这就不能说明他聪明机智;其三,至于他能够知道“奔倚其下”,跑着躲靠在麦秸垛下,这是一般人的本能。

从这一点上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机智!

师:说得有道理,这一点我以前还真没想到,既然屠夫的形象变化了,那么狼的形象呢?

生:老师,据我所知,狼是很聪明而且很有个性的动物,它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所以狼的攻击一般很少失误。

师:那么文中的狼怎么失误了呢?

生:那只能怪人的狡诈了!

师:为什么说是狡诈呢?

生:因为我看过《聊斋志异》中的另外两篇写狼的故事。其中一则写两个孩子利用狼的母性让母狼奔跑劳累至死,另外一则最后批判了人的残忍性。

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要么“赞扬了什么”,要么“抨击了什么”,把人物简单地归为某个类型,内容概括为某种模式。如《我的叔叔于勒》概括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毫不涉及那些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故乡》中的杨二嫂被概括成“尖酸、刻薄、自私贪婪、冷酷”的人而给以无情的抨击,没有看到她也是那个黑暗社会的受害者也应加以同情。这些概念化空泛的理论说教,掩盖了作品中撼人心魄的美,使学生的阅读陷于迷雾之中。个性化感悟式阅读就要去除蒙蔽在作品上的理论说教,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还原作品的真面目。

四、做好阅读向课外拓展的指导工作

实践证明,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新大纲指定的名着阅读是学生阅读的精品。教师还应积极帮助学生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读物,使他们能在课外博采众长、陶冶情操、增长才智。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将研究性阅读带向课外,带入生活,让学生感觉到:一个幸福的生活片段,一段优美的历史故事,一处绚丽的自然风光,都是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好材料。这样能使他们体会到研究性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课外,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讲成语故事活动、诗文朗诵比赛、自出练习题活动、课本剧、语文大观园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而读书节活动优化了校园文化环境,更是师生的一道精神大餐,激发了师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总之,我们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宽厚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人性及理解,钻研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