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气综合自动化控制陈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谈电气综合自动化控制陈卓

陈卓

身份证号码:61030219870814XXXX重庆400000

摘要: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而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保护和控制,同时实现对变电站内设备电器全方位监控的新的操作管理系统。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以及运行水平的大幅提升,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完善与运行,既是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需要,也代表了电网发展的大趋势。但是,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种专业技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以此展开探讨,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以期对改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容;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可靠的性能、操作简单、扩展性强等特点逐步在变电站的监控项目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就其内涵来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指采用微机保护和微机远动技术,分别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脉冲量、开关状态量及一些非电量信号,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现变电站监视、测量、协调和控制自动化的集合体和全过程,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的整体效益。

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了原来的一般的自动化,通过优化的组合方式,就是要在电网改造过程中实现随时在线监视电网运行参数、设备运行状态,以便在变电站内部装置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报警,促使供电企业能够快速、准确的隔离和消除事故,并完成变电站运行参数在线计算、存储、统计、分析报表和远传,从而保证供电质量。所以,从长远来看,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变电站综合自动系统是电网改造过程中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企业生产力和企业经济效益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电气综合自动化分析

和电力系统的变电线路相比较,电气综合自动化的实现依赖于对微机保护技术和微机运动技术的综合应用。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变电线路以及变电站的模拟量参数、状态参数以及各种非电量信号进行综合测量,并借助于特殊的功能性,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变电保护进行监控和处理。通过将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变电保护中,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的资源共享和数据共享,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益。对于电气综合自动化主要从它的基本功能和主要配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1电气综合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分析

电气综合自动化是在综合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对变电线路以及变电站的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将这些功能统一在同一个具体的维护网络中,能够实现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维护变电线路以及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以及综合管理,因此,电力系统变电线路以及变电站的建设过程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的电气综合自动化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实现数据测量以及数据采集功能。(2)自动控制功能。(3)保护系统的功能。(4)操作功能与控制闭锁功能。(5)人机交互功能。(6)在系统正常运行时,能够实现自我诊断。

1.2电气综合自动化的主要配置分析

目前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采取分散式安装,通过合理的分配和放置,能够有效降低占地面积和电线电缆的使用量,相对于传统的配置方式,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安装费用和总的系统造价,提高了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经济型。在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各个设备之间的信息均以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和处理,相比于模拟型号的传输和处理,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系统功能能够不断进行扩充,不仅效益更加显著,而且能够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便于升级和扩充。

1.3电气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分析

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首先要以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能需求较低、用电负荷相对分散、需要节约用地的特点为基础,从控制变电站规模作为切入点,为变电站选择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以提升设备长期运行的性价比。同时,为了使变电站系统便于控制,设计人员要着力推动变电站的保护、测量及控制等工作的一体化,此种一体化的具体设计可以借助分层分布、组屏式、就地分散式等几种结构形式来实施。

同时,为了保证变电站的供电质量以及可靠性,在设计时,要着力将变电站转变成为无人值班的运作形式。而且,设计人员还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渗油问题,优先选择具有良好性价比的设备。

2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级,在发挥其最大效能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技术设备方面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和远动装置等大多是采用的电磁型电路或者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其主要是通过依赖大量的电缆,通过触点、模拟信号来交换信息,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灵活性差,也不利于系统自身的自检和诊断能力。

2.2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抗干扰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磁兼容,在系统的运行中往往会容易忽视,因为抗干扰能力是保障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由于现在一些自动化设备在出厂时,没有一个严格的实验标准,只是对其中的某些方面做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容易造成产品不合格,所以选择合格的自动化产品很关键。

2.3系统运行的维护人员水平普遍不高

由于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备维护,主要的还是依赖于生产厂家,而电力企业本身没有一支专业的、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队伍,往往造成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存在缺陷时,不能及时处理,从而造成供电损失。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形成了网络化、综合智能化、多媒体化多种形式互相协作的局面,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变电站二次系统在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它实现了自动化、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应用,这在大大加强电网的一次、二次系统的安全性能的同时,对于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也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津.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与应用[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张惠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