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探析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吴晓慧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党校010300

摘要:基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理论体系,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正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选择绿色发展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们党直面世情国情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绿色发展的新时代。从生态文明意识形态、生态文明战略、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和绿色生活方式来构建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涉及到科技创新、经济模式、国家政策、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变革。

关键词:生态文明;能源革命;慢行交通;代际公平

一文化引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前提

对中国人来说,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过程,是启蒙、觉醒到蝶变的过程。是在生态伦理主流价值观指导下,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再到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概念提出的过程,是专家和决策者对民众的启蒙、普通公众觉醒的过程。党中央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长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是我国对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后的凤凰涅磐。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的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球未来和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渗透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观

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来构建源于修心的生态文化的体制建设。需要追溯我国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论语》中记载,子曰: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用这十二个字,揭示了天地万物不以人的意志而变化,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老子》里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建立在“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提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境界。这些价值观体现为现实制度和生活中的节制、平衡、和谐。

二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新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国际国内新形势,对我国的生态文明提出新要求,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的角度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立足当下中国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学习借鉴世界绿色发展经验。

(一)构建绿色发展的创新思维

有学者指出,科技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成功转型的突破口。经济新常态为中国绿色发展带来了战略机遇。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工业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加快形成经济社会新的增长点。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我们要倡导和引领绿色能源革命,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靠核能、太阳能、水电等新清洁能源的有力支撑。

2015年,我国核工业历经两次创新创业:第一次实现了决定国家命运的“两弹一艇”强国梦;第二次实现了大陆核电零的突破。特别是“华龙一号”的诞生,这是中国从核电大国迈进核电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使我国的核电走出国门,成功登陆国际市场。以此为契机,中国走发展绿色核电的道路,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的必然选择。积极引导民众对绿色核电的认识,将使中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事实上,中国地处北半球,太阳资源相当丰富。最近几年太阳能发电成本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在下降,现在太阳能发电成本基本可以接近火电。我们有理由相信,光伏发电,可以实现从农村到城镇的普及。小到居民自己的房顶,大到商业顶棚、工厂厂房都可以是一座座绿色电站,这是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革命的开始。绿色生态的美丽中国正朝我们走来。

坚持绿色发展中的协调平衡

蓝天常在、绿水长流、自然和谐是人民大众对绿色发展的要求。打破区域的藩篱,搭建平台,建立生态保护协同机制。结合各地城市产业结构,定位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找到着力点,切合实际、以点带面地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一直努力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统筹城乡生态协调发展,调动和凝聚全社会力量,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牧业、扶贫攻坚、乡风文明、文化旅游等工程协调推进,同步实施。深入开展了绿色村庄建设活动,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路子,为百姓谋求最公平的生态福利。

(三)践行开放的绿色发展理念

开放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2015年,高铁走出国门成就了辉煌。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建设以快速、精准、绿色为标志的交通运输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的中国企业联合体出海,实现了在印尼、俄罗斯、美国等境外合作项目的突破性进展。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强大的一张闪亮名片。展现我国先进、安全、舒适技术的同时,不仅打造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同时也为全球作出了节能减排的贡献。

(四)深入理解绿色共享发展理念

走绿色发展之路能最大程度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是公害,不管是百姓直接感受到的水环境和空气质量,还是隐蔽性强的土壤、核辐射等污染问题,受害者往往不是一个人或某一群体。在“环境”的这条船上,没有头等舱和经济舱一说,我们共同承担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所以说,保护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小康既是一个生活富裕的社会,也应当是一个生态良好的社会,小康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表述了耕耘与收获的劳作过程是一代代的传承,生动地阐述了代际公平思想。代际公平的提出,要求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考虑后代在谋求生存和发展上的权利均等,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的托管者,我们有责任将一个完好的地球交给下一代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共享发展的最好诠释。

三健全绿色发展制度体系

(一)切实抓好新《环保法》的宣传和实施

2015年1月1日,出台了成为史上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上升到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的基本公共职能。环保监管职权是一把“双刃剑”。新《环保法》一方面授予对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许多新的监管权力。另一方面,它也规定了对环保部门自身的严厉行政问责措施。新《环保法》的红线原则,表明国家在重要生态系统区域划分了生态红线,政府不可承受的环境毁坏之痛,对环境破坏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二)以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发展

习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资源是无价的,但并不等于免费,如果把稀缺的自然资源当做零价值的自由物品来自掘根基式的发展,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是句空话。而通过转型发展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的路子。

四倡导绿色生活是夯实绿色发展的群众基础

2015年“两会”期间,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污染着环境。建设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慢行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机动车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道路资源和保障慢行交通安全,鼓励人们选择公交、自行车或者步行,传递一种现代而又健康的绿色出行方式,是时代的选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品的质量越来越注重,消费品由求多向求精、由大众化向定制产品的转变。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会对外国产品有中国大妈式的疯抢?如果产品不能真正做到绿色和生态化,那我们的消费依然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澳洲奶粉以两千万的人做了十四亿人的生意,还赚了200%的利润。但是今天的人们依然谈论三鹿奶粉事件,产品的绿色有机是实现人民大众爱上国产货的前提。而另一方面,人们在选择物品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判断,不追逐潮流,形成自己精、简、要的消费观,这种自觉形成的消费观直接倒逼企业做出良好的产品---良性循环使得我们的产品更能走得长远。

总之,以绿色发展为契机,构建绿色保障机制,用创新的方式,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协调推进区域联动机制,以开放的政策体系,实现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领航中国》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组织编写

[2]《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绿色发展》郇庆治

[3]《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五讲》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4]组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