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护理

白二丽

白二丽(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1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科留观病人的心理特点和需要,探讨留观病人心理护理方法,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方法统计所在医院2008年1到10月急诊抢救情况,通过临床实践观察留观病人特点以及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结果急诊留观病人中大部分病情严重,风险较大,不同程度的出现焦虑、抑郁、甚至愤怒攻击等心理问题,而由于医疗资源有限这些问题往往不被医护人员发现,影响患者的治疗康复,因此应注重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提供个体化、人性化服务。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了解患者的个体化需求,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满足患者要求。

【关键词】急诊科;留观病人;心理护理医院急诊患者中多为意外伤和突发病,对治疗无心理准备,易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据统计,急诊留观患者中伴有心理问题的人数高达46.3%。一般躯体疾病越重,心理问题相对也比较严重[1]。分析常见急诊留观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是临床医护人员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性化服务[2]。

急诊室成为身心疾病高发区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急诊医生首要考虑的是确保生命体征的正常,而疏于患者心理问题。二是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存在严重“断链”现象。笔者通过对急诊科临床病例的观察及对相关患者进行评估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笔者调查了统计了某医院2008年1至10月急诊患者抢救后留观情况,十个月中,急诊留观病房共收治了304例病人,其中外伤、骨折病人有126例,心脑血管疾病109例,中毒30例,消化系统疾病14例,泌尿系统疾病3例,其他16例。出现明显心理问题的患者占20.5%,轻度的占25.6%,可见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急诊科医护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2护理2.1急诊留观病人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2.1.1焦虑和恐惧焦虑和恐惧是急诊病人常见的和首要的心理应激反应,急诊病人由于病情突发或意外事件打击,病人缺乏心理准备,加之对疾病认知不明确,担心预后,一时难以适应,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

2.1.2愤怒和攻击性意外事件中的外伤患者由于情绪受挫、伤口疼痛,患者余怒未消时,有可能随时把不满情绪转泄到医务人员身上,借以缓和内心的紧张不安和痛苦。

2.1.3抑郁急危重患者及肢体功能永久性丧失者,经济困难、缺少社会支持的患者,性格内向的患者都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其中疾病突发和慢性病恶化及自杀患者的抑郁情绪最为常见,慢性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迁延,生活质量下降,极易产生抑郁情绪,尤以女性患者为多。自杀的原因有夫妻关系不和,婆媳关系不和等。

2.1.4强迫和躯体化有的患者由于性情急躁加之对疾病认知不明确,求医心切,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反复提出疑问;意外事件中癔症患者常表现为躯体转换症状:过度换气、手脚发麻、牙关紧咬、肢体抽动,甚至有的患者发生癔症性瘫痪。

2.1.5悲观绝望这类患者常见于服毒病人及慢性病病人,由于对生活失去信心及对疾病的绝望,而产生悲观绝望心理;也有些患者因车祸、工伤等致残或突然失去亲友,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的状态,因而产生悲观绝望心理。

2.2护理对策2.2.1善于沟通,稳定情绪抢救必须争分夺秒,诊断治疗要及时。急诊病人往往求医心切,情绪反应强烈,因此稳定病人情绪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接诊,自然诚恳地询问病情,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运用娴熟的技术进行抢救和护理,给患者恰当的安慰和鼓励。及时疏导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2.2.2积极地心理指导根据急性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宽慰及耐心的心理指导。特别是对拒绝治疗、愤怒、多疑等病人更应多加关注,充分地理解患者,学会换位思考,态度诚恳,语言柔和。对于一些焦虑、恐惧情绪较严重的患者教会他们放松的方法,必要时可进行放松训练,可以缓解焦虑、恐惧情绪。

2.2.3病室环境管理做到“家”的温馨优美的环境增加病人愉悦的心情,室内通风,光线充足,合适的温度、湿度、放置绿色植物,以及有严格的陪伴探视制度和一些警示牌等:如“小心地滑,小心有电危险”等以消除安全隐患,以满足患者的环境需求。

2.2.4护理工作做到“六”到位①环境介绍到位;②关心病人到位;③了解病人身心状态,病情变化到位;④危重、自理困难病人的基础护理到位;⑤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解决病人需求到位,健康教育到位;⑥给病人咨询、沟通指导到位。

2.2.5加强保护性措施对特殊或严重病人不可在病人面前随意谈论病情,应单独向家属或单位交待,做好保护性医疗,减少诱发患者发生不良情绪反应的消极因素。尊重每一位来诊患者。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全、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人际氛围,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6开展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急诊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指导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行为,提供改变行为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且促使人们合理地利用这些服务[3]。通过对急诊就诊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能贴近与患者的距离,,大大减少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体会急诊科是一个整体,患者多,流动性大,首先应将各功能科室所在位置制成流程图,让人一目了然,不贻误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及其它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取得密切联系,抢救绿色通道有醒目标志,使之畅通无阻。在各种联系之中,护士发挥着间接或直接的调节作用,任何局部的不畅通都会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行。理顺各个环节,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是让患者满意,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急诊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收治的病人中以急危重症患者居多,而由于医疗资源以及医疗水平的限制,这些患者的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忽视,因此护理人员必需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责任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各种合理需求。

参考文献[1]于庆环,朱婷婷.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11:69.[2]阚峰玉.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88.[3]刘美芳,马艳华,林兰珍.健康教育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应用.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