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冷沉淀制备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3

浅谈冷沉淀制备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骆洁贞

骆洁贞

(广州血液中心成分科510095)

【摘要】冷沉淀是一种重要的成分血,随着对冷沉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笔者就近年来关于冷沉淀制备与使用的研究作一综述,为冷沉淀的制备与临床输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冷沉淀血液制备凝血因子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34-02

引言

冷沉淀为全血采集后6h(全血保养液为ACD)或8h(全血保养液为CPD、CPDA~1)内,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将血浆分离出并冻结制成的新鲜冰冻血浆在一定条件下制备而成的成分血。冷沉淀含有新鲜冰冻血浆大部分的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由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而成的冷沉淀应含Fg≥150mg,FⅧ≥80IU。临床上主要用于单一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出血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烧伤患者的治疗。由于冷沉淀中的FⅧ活性极不稳定,制备过程与使用方法都容易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为保证临床输血效果,笔者浅谈冷沉淀制备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1冷沉淀的组成

冷沉淀主要含有5种成分:FⅧ、Fg、vwF、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Fn)和FⅩⅢ。FⅧ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可加速FX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有助于血小板因子Ⅲ的释放和形成内源性凝血活酶,其含量增加可促进内源凝血系统激活加快。FⅧ在体外半衰期较短,多为8-12小时,而易使其活性丧失,加之其接触异物表面时不同程度被激活,凝血酶和Xa也继续在此裂解FⅧ,导致其失活[1]。对FⅧ缺乏患者而言,FⅧ的治疗作用无可替代。Fn是一种粘性糖蛋白,具有促进纤维蛋白交联、细胞粘着、上皮细胞移行、修复和分化的作用,同时具有抑菌、抗感染和免疫调控作用。Fg是凝血公共途径上的效应分子,其含量增多可使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加快。Fg还是血小板间的桥梁,含量增高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从理论上讲,冷沉淀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Fg的活性增加了15—20倍,FⅧ的活性增加了10倍,FⅩⅢ的活性增加了4.5倍[2]。

2冷沉淀的制备

2.1不同的制备方法

冷沉淀的传统手工制备方法为:将200ml新鲜冰冻血浆放入4℃水浴箱中融化(或在4℃的冰箱中放置14—18h),融化过程中轻轻摇动血浆,约剩60ml冰渣时取出,4℃,4036g离心8min,无菌条件下移除血浆,留下未溶解的约20±5ml白色胶状物,立即冻存于一30℃冰箱内即为冷沉淀。

另一种制备冷沉淀的方法是虹吸法:将新鲜冰冻血浆袋置于4℃±2℃恒温循环解冻水浴箱中,另一空袋悬于水浴箱外,位置低于血浆袋,两袋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血浆融化后随时虹吸至空袋中,当融化至剩下40~50ml血浆与沉淀物时,闭合导管,阻断虹吸。将血浆与沉淀物混合,制成冷沉淀凝血因子,将冰冻血浆袋和冷沉淀凝血因子袋热合断离,立即置一50℃速冻,速冻后转至一20℃以下冰箱内保存。这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血站使用的冷沉淀制备方法。也有报道[3]说,通过全自动血液分离仪制备的冷沉淀FⅧ和Fg高,容量少,分离仪制备的冷沉淀质量优势明显,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适合大批量的制备。

FⅧ离体后对温度变化敏感。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完整的冷链是获得高活性Ⅷ因子制品的重要保障。对此应做到全血采集后及时放置在4℃的冰箱,血液运输过程要保证冷链的完整性。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要尽快完成,减少红细胞残留。如有红细胞残留,血浆冷冻时红细胞破裂并释放促凝血活性物质,激活凝血系统,消耗FⅧ[4]。为避免新鲜冰冻血浆保存过程中FⅧ衰减,用于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最好是选择保存时间在两个月内的[5]。制备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技术,确保制备流程高效快捷。对于血液制备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应做到定期维护和检测校准,严格遵守使用守则。冷沉淀的保存对温度要求很严格,FⅧ对温度特别敏感,温度越低对保持其活性越有利,冷冻保存优于零上温度保存,FⅧ在血浆中比在全血中稳定,在冷沉淀中比在血浆中稳定,4℃冷藏保存3天后FⅧ活性几乎下降一半,所以冷沉淀制备后应立即输注或冰冻保存。一般认为在一20℃以下的保存条件冷沉淀的保存期为从全血采集日起1年。

2.2病毒灭活对冷沉淀质量的影响

输注经病毒灭活的冷沉淀对预防各种输血相关性病毒传染性疾病有重要作用。目前对冷沉淀中的病原体灭活主要采用亚甲基蓝光化学法,据文献报道[6],病毒灭活袋的过滤器滤除光敏剂亚甲基蓝和残留白细胞的同时,对凝血因子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各种凝血因子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均降低,而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PT与APTT主要反映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凝血状况。TT是反映体内的抗凝物质,可以定量监测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水平。几项指标的变化可以说明病毒灭活对冷沉淀成分的活性损伤是存在的,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病毒灭活对冷沉淀中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有影响,但其质量仍然符合国家标准。鼓励冷沉淀的病毒灭活,在满足临床应用需求的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及病毒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3冷沉淀的使用

3.1输血方面的使用

用于治疗HA。HA又称为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轻型成人HA出血的预防、治疗。用于治疗vWD。vWD是由于vWF缺乏或异常,临床表现为出血和出血时间延长。当用特制的其他浓缩剂治疗vWD出血患者无效时,就是冷沉淀应用的适应证。用于治疗Fg症。Fg缺乏分为遗传性Fg缺乏症和获得性Fg缺乏症,冷沉淀是治疗获得性Fg缺乏的标准治疗方法。补充Fn。创伤及严重感染时,Fn被大量消耗,输注冷沉淀后,Fn含量明显提高,尤以输注后30min最明显,2h后仍可保持较高的水平,当粘膜病变时,应用冷沉淀是有效的,高浓度的Fn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净化伤口。对于白血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的患者体内Fg、Fn明显降低,在肿瘤切除时输入冷沉淀具有止血、预防感染、防止出血和肿瘤细胞扩散等作用。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失血过多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常需大量输血,若单纯输入库存血,不仅起不到止血作用,而且会使凝血因子消耗或稀释导致凝血功能紊乱。用冷沉淀,FFP和血小板配合输注,可提高血循环中Fg、FⅧ等凝血因子含量,纠正凝血功能异常。DIC患者实施其他抢救措施时,输注冷沉淀可有效阻止DIC的发展进程,重建凝血机制。国内文献报道[7]抢救产科DIC患者时,除补充血容量外,还应及时补充血小板和冷沉淀,尤其是Fg,以尽早终止DIC的进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3.2外科方面的使用

冷沉淀内含有高浓度的血浆纤维蛋白,外源性高浓度血浆纤维蛋白对清除坏死组织,收缩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和表皮再生具有积极作用,故冷沉淀治疗肛肠手术后创面具有良好的疗效[8],加速创伤组织的修复,可明显缩短疗程。在整形外科、烧伤清创手术中使用冷沉淀,可以控制出血,降低创面感染率,促进烧、烫伤创面的愈合[9]。主要是血浆纤维蛋白是网状内皮神经系统识别因子,能够与衰老破坏的细胞组织碎片、胶原胶片、纤维蛋白原复合物、细菌等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这些免疫复合物,因而具有抗感染和消炎作用。

冷沉淀的临床使用取决于FⅧ和Fg的活性。根据FⅧ和Fg的特点,使用时应做到37℃水浴融化。融化的时间控制在10min之内。一般在输注前融化,FⅧ融化后很快失活,应尽快输注[10],有条件的进行床旁融化,确保一旦融化立即输注,并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滴入,以发挥冷沉淀最大l临床功效。因故不能及时输注的不可以再次冻结,应放置4℃冰箱保存,保存时间不超4小时。如果只是单纯补充Fg的,则放置4℃冰箱保存的时间可延迟到72小时。

4小结

对于冷沉淀的制备,其质量受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影响。因此,应严格控制采血时间、运输时温度及冷链的完整性,制备时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在适宜温度环境下尽量缩短制备时间,保持制备过程的及时性和冷链的完整性。而对于冷沉淀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在37℃水浴融解,融解后立即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确保冷沉淀的临床疗效。冷沉淀虽然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一般需要多人份多次输注,尽管现在病毒灭活技术比较成熟,但输血仍是一项具有潜在风险的治疗手段,因此冷沉淀的临床使用应严格按照适应症,也需要血站与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子毅,田兆嵩.冷沉淀的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12(21):986-988.

[2]RudelstorferB,LoidlK,HeiderR,eta1.Woundclosureofthefallopiantubewithfibringlue:endoscopicorganpreservingtherapyofextrauterinepregnancy[J].GynakolGeburtshilflicheRundsch.1997,37(2):62—67

[3]李梦秋,李玉兰.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比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2(16):214—215.

[4]李炜华,漆云霞.冷沉淀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6):156—157.

[5]何燕.浅析影响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和功效的因素[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2(31):231—232.

[6]葛健民,柏则蓉,梁启忠,等.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凝血因子等的质量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8):750-751.

[7]黄枝艳,杨善业.冷沉淀在妇产科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4(34):511—512.

[8]李君川.冷沉淀应用于肛肠疾病外科术后创面愈合的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7(9):2105—2106.

[9]田娟,秦巍,周明,陶文俊,杨光喜.冷沉淀湿敷面部烧伤创面效果观察[J].CHINESENURSINGRESEARCHAugust,2013Vo1.27No.8B

[10]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输血特别委员会..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使用指南.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M],2004,27(5):46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