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学生评教活动,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完善学生评教活动,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质量

张琼渊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学生评教活动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目前学生评教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评教的绩效。鉴于此,提出相关完善学生评价活动的建议,以期完善学生评教活动,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学生评价;高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0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收稿日期:2009-03-29

学生评教是指学生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关于教师教学的调查问卷,对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及教师修养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评定方式。学生评教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哈佛大学,兴盛于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活动逐渐进入正规化阶段,学生评教也越来越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一、学生评教活动的价值探究

从大的方面来说,学生评教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是高校教学工作运行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组成部分[1]。对于学校而言,教学是工作中心,为了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学校管理部门将学生评教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2],以便师生沟通。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潜在的矛盾冲突,使得沟通和交流不能坦诚进行。所以,有必要建立学生评教这个中间管理环节来解决学生和教师之间就教学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前学生评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问卷设计不科学。通过对多所高校的学生评教调查问卷综合分析,大部分高校学生评教的调查问卷内容基本相同,即使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课程也采用了相同格式的问卷形式,一份问卷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的问卷只能反映出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些共性因素,而无法对存在的具体或是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分析,使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仅仅流于形式,调查结果不能被完全采信。

2.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这表现在评教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不认真负责态度,以自己与某个教师的私交或是对某门课程的好恶作为评教的依据,与客观现实存在较大的出入。其次,大部分高校在每学期的期末才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这时学生大多在准备期末的复习或考试,往往急于离开,拿到调查问卷不加考虑草草打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3.评教结果未得到良好的反馈。目前,尽管许多高校的评教工作更多地停留在统计分数、排名次这一层面,而把真正能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意见束之高阁,更谈不上对收集的意见分门别类逐条研究解决办法或与教师座谈一起找原因,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的院系只统计分数、名次,广大教师看到的也只是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至于自己为什么得这么多分数,自己的教学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一无所知,所以年年评、年年没有改进,这样下去只会导致学生对评教失去信心、采取应付态度。

三、完善学生评价活动的建议

1.科学设计调查问卷。为了能够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成专家组研究制定调查问卷。在收集大量针对性信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课程分类,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使不同的课程类型如学科与术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验课有不同的参照标准,同时应考虑同一位教师上几个班级的课或多门课程结果的取舍及对于得分较低而满意度较高的或得分较高但满意度较低的现象如何处理等问题。

2.对学生进行积极宣传和引导。学校应组建学生评教委员会,通过教务处和学工部对学评委开展培训工作,对学生进行评教理论的培训和评教心态的正确引导,把学生评教工作视为学生在学校实现其主体地位的一种权利,积极宣传学生评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教学质量提高后的直接受益者。可以通过举行诸如有学生代表参与的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会或学生评教论坛等活动,让学生教育学生,使全体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学生评教的目的和意义,把握评教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保证评教的水平和质量。

3.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学校教务处和各院系要及时汇总评价结果,做出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对学生反映比较普遍、突出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及时反馈给各任课教师,协助改进教学,教学信息员也可以在课堂上代表学生适时提出改进建议和要求,学期结束后,学校教务处和各院系要在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形成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分析报告和所有被评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情况报告,并以校园网和督导简报形式向全校公布评价结果,教师各项评价成绩要单独反馈教师所在院系主管领导,由院系主管领导就学生评教结果同师生一起分析原因,帮助任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伟娟.高校学生评教的利弊分析及其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76.

[2]张红伟,章建石.如何以学生评教保障教学质量[EB/OL].http://www.cas.ac.cn/html/Dir/2007/02/27/14/74/75.htm,200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