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施维保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消防设施维保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费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火灾形势日益严峻,消防维保检测行业社会化,已成为实现全社会消防安全的必由之路。分析了消防设施维保检测行业之现状,提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前人经验并借鉴国外及相邻地域的实践成果基础之上从新技术、新模式质量体系三个维度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行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消防检测;消防维保;发展对策

引言近年来,火灾事故层出不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上海胶州公寓火灾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房产损失接近5亿元;2013年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特大火灾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2015年1月,哈尔滨仓库火灾造成5名消防员遇难、14人受伤;4月福建漳州PX项目爆炸起火;5月河南康乐园老年公寓失火,造成38人死亡,6人受伤;8月天津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发生火灾,着火40min后发生剧烈爆炸,导致165人死亡,700多人受伤。据公安部门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0.1万起,亡1109人,伤599人,已核直接财产损失22.2亿元。根据美国消防协会统计资料,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扑灭初期火灾的效率在97%以上。据统计,厦门目前已投人使用的高层建筑中,消防设施完好率不到35%,给城市消防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1]。加强消防设施管理,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性能,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速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推动消防维保检测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消防维保检测机构的力量,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1消防设施维保检测行业现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消防设施维保检测行业发展较早,早在60年代,日本便开始实施消防设备士资格制度,目前各国均已发展成熟。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由消防站和保险单位承担维保检测工作,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则实行消防技术人员注册制度,由社会机构联合消防部门承担建筑竣工验收、年度检测和日常维保培训等工作。我国消防技术服务行业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消防维保检测行业受到政策影响,一直未有所发展。

随着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颁布,公安部相继推出《关于印发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等文件,对消防维保检测机构资质审核、准入标准、业务许可等均作出了详细规定。借鉴国外模式,我国正式实施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形成由传统的以消防部门一家统揽的管理模式向消防工作社会化逐步转变的新格局。消防维保、检测行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以福建为例,目前获得省总队资质许可的临时消防维保检测机构共40家,其中临时一级资质14家、临时二级资质23家、临时三级资质3家。

维保检测机构多为中小型企业,注册资金超过5000万的企业仅福建警声建设集团、厦门工程检测中心等4家,且分布较为集中,其中福州13家,厦门10家,泉州4家,占全省67%。临时一级企业除1家为设备供应商,其余均为施工企业,临时二级、三级企业多为2010年后注册成立的新企业。消防维保检测行业属新型产业,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容忽视。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和《福建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闽政办〔2013〕139号),规定所列企业的消防设施需定期维保并进行年度检测。据统计,对于已有建筑,目前厦门市一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77家,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606家,共1783家,其中包含257家火灾高危单位,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消防安全意识的觉醒,消防行业整体上升趋势将会持续,维保、检测市场运作也将越来越规范。

2维保检测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政策影响程度高消防维保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未开放或部分开放状态,受政策影响程度极高,各省、市根据地方实际编制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规定,消防监督部门对政策的理解执行也各有不同,直接决定了消防维保、检测市场大小以及检测工作的合法性。国家规定建筑竣工验收前的消防设施检测以及已有建筑年度检测各省执行程度不一,某些省市甚至因某些原因暂停消防检测业务,使得该地区检测行业一度陷入停滞危机。消防政策反复多变,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化、规模化发展。

2.2地域限定大消防维保检测行业受地方政策影响,跨地市尤其是跨省经营难度较大,地域保护色彩浓,使得企业市场受限,跨区域服务难以进行,企业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3市场秩序混乱自公安部129号令颁布实施后,多家维保检测机构获得资质许可,但消防技术服务市场秩序混乱:一方面,各地市维保检测机构分布不均,有的地区仅有一家,垄断经营,有的地区数量偏多,引发恶性竞争,各企业为抢占市场大打价格战,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行业信誉;另一方面,我国维保、检测工作刚刚起步,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消防设施维护检测技术质量评定标准、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尚处于空白,竣工检测项目和年度检测项目无统一规定,检测工作无章可循,各机构维保检测项目、抽检比例各异,检测水平相差较大,个别消防检测机构,为规避风险、降低工作量而减少检测项目,使得建筑消防安全性能大打折扣。

2.4消防机构管理体系不完善我国消防维保长期受行业忽视,而消防检测行业则长期由主管部门垄断经营,消防维保检测机构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且有效的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了不少企业管理问题。由于消防维保检测工作需现场进行,各设施维护检测周期不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工作责任心参差不齐,其工作是否到位、隐患确定是否准确、隐患描述如何量化、记录是否造假等问题难以核实,监管成本极高。

2.5技术水平低消防维保检测技术涉及建筑、电气、暖通、给排水、化学、机械等专业,综合性极强,技术人员应该有比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消防专业知识,理解掌握消防各大系统原理、操作方法、故障分析与维修、仪器使用、现场故障应急处理等。重要场所消防高端设备大多使用国外产品,其技术要求更高。而我国目前专业的检测人才较为缺乏,学历普遍偏低。据统计,全国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中级的占16%,初级的占15.9%,无技术职称的占61.3%;一线检测人员约95%为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2]。部分消防企业维保检测人员,仅仅接受了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后期的培训教育流于形式,现场人员技术不纯熟,甚至损坏消防设施,技术服务水平低,难以得到社会认同。

3发展对策与措施

3.1拓宽经营渠道,创新经营模式消防维保检测行业受政策、地域影响,难以形成大规模企业。在同行扎堆的区域,企业利润将受到限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避免业务单一、降低政策风险同时提升竞争力,企业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宜拓宽经营渠道,创新经营模式。(1)与保险公司合作。风险评估是保险行业的重要环节,投保前保险公司需对潜在的投资财产进行风险评估,决定是否接受投保并确定费率,投保期间还需对其进行动态监控与定期测评。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消防技术人才缺乏,因其业务遍及全国,建立专职火灾危险性评估队伍成本极高,检测机构利用第三方的公正性可为保险公司对投保建筑消防设施整体安全性进行检测评估,同时也可受业主委托,提供测试评估结果,据此申请更改保险费率。该模式还能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经营。

结束语消防维保检测作为新兴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依据国务院消防制度改革意见,消防工作社会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消防维保检测机构必将承担更多的社会消防安全责任,然而目前行业发展问题颇多,各方应积极探讨行业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廖发明.厦门市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现状与维护管理浅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08):42-43.

[2]王宝伟,周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调查与管理[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08):867-870.

[3]陈卫新.大楼整体服务外包模式的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2010.

[4]王蔚,南江林,薄建伟.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社会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08):864-866.

[5]王晓舟,张源雪,李力,等.消防设施维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02):274-276.

[6]杨庆生.建筑消防设施智能全面检测分析方法的研发[J].广东化工,2012,39(24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