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姚虹

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姚虹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心血管疾病通常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患者不仅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还需要接受良好的护理干预,加之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多,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加强护理探究十分必要[1]。本文针对心血管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女数量分别为20例、16例,年龄在44岁~76岁,平均年龄为(62.3±4.6)岁,观察组男女数量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在46岁~79岁,平均年龄为(63.7±4.5)岁。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具体护理内容有入院指导、各项指标检查、用药指导等,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的为观察组,具体防范措施为:(1)利用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详细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的病理知识、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有效避免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和理解[2]。(2)定期开展培训,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3]。(3)建立健全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加强对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两组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件和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详细的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年龄等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差错事件和护理不良事件均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在给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的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多,护理操作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患者依从性差、护理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等为心血管疾病护理的主要不安全因素。

2.2护理后患者的差错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差错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差错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分组护理不良事件(%)差错发生率(%)观察组(n=36)1(2.78)1(2.78)对照组(n=36)6(16.67)7(19.44)X23.9565.063P值<0.05<0.05

3讨论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复杂,患者在救治过程中若没有得到优质的护理干预,或者出现不利不当的情况,均可能引发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极大的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本文对相关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究,研究发现在临床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因素,临床护理工作繁重加上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极大的增加了护理的难度,较大的工作压力下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操作失误等情况,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也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2)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没有对管理策略及时进行调整。(3)患者:除了疾病导致的不安全因素,患者对自身病情缺乏了解、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对治疗效果的怀疑等都会影响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度,从而引发不安全因素,同时患者的随意性较强,遵医依从性差也会引发不安全因素。针对以上不安全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及时有效的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帮助患者尽快康复[5]。

本文针对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对观察组采取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有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为患者提供标准化、规范好的护理服务,同时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心感。同时给予患者详细的健康知识教育,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最后加强对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针对性的调整护理对策,有效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差错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对于患者而言具有较高的临床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心血管疾病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差错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贯瑞雪.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1):73-74.

[2]苏杨,马莉.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2):37-38.

[3]李晓菊.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7):220-221.

[4]张爱珍.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162-163.

[5]李燕燕.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1):261+265.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