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南湖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高唐县南湖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刘玲

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管理中心山东济南250011

摘要:随着开放式城市公园的热兴,高唐县南湖公园顺应这一趋势,定义规划目标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场地历史、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和科普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它的开放性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主要包括:空间的开放、功能设施的共享、价值取向的一致等。

关键词:开放式;高唐南湖公园;园林设计

1.设计条件分析

1.1区位分析

南湖公园位于高唐县古城区。高唐,春秋为齐国西境之一邑,迄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属中华民族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东汉时期的鲁相乙瑛、三国时期的魏相国华歆、唐贞观年间的著名学者吕才、清末高唐书画“八大才子”,现代的国画大师李苦禅、孙大石也都诞生在这里。是“人人爱书画,户户好丹青”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1.2场地分析

南湖公园南接时风路,东临管道街,北靠鼓楼路,被三条城市主干道环抱,交通非常便利。南湖公园的北面,东北面,西面是居住区,东南面是商业区,南面是县政府。高唐博物馆位于北面居住区,紧邻南湖公园。鼓楼路之北现有北湖公园,北湖公园周边建有孙大石美术馆、柴府花园、古城牌坊、玉带桥、李苦禅艺术馆等人文历史景点。场地东西宽874米,南北长655米,占地约57公顷。

2.设计理念

2.1规划目标

开放性是今后城市公园的发展主流方向,高唐县南湖公园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归位城市空间,进入市民生活。本规划将南湖公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场地历史、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和科普需求的综合性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2.2规划构思

用水来联系已有的北湖公园,并贯通这个城市,湖的角上再连一条河,延伸到城市很远的地方,形成一种连结;高唐土质偏盐碱,土壤水盐运动规律是关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盐随水上,盐随水下”,地势高的地方经过雨水长时间的沥透,盐碱含量会逐渐降下来,从而适合更多的植物生长;以自然山水为骨干,“水以山秀,山借水清”,且形成比较完整的小生态环境。景观营造上实现“山、水、人”共融的园林意境。

2.3设计原则

(1)突出高唐当地文化特征的原则。突出地域特色、挖掘传统文化、呼应时代发展。营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公园。

(2)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和环境感受,满足人们对绿化环境的生理、心理的需求。

(3)观赏性与功能性并举的原则,既要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又要保证其功能的实现。

(4)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环境的关系,设计将城市作为整体来考虑。

3.方案设计

3.1功能结构与景点特色

整个公园分为湖心岛艺术文化区、滨湖观光区、山地生态游览区和休闲活动区四部分。

3.1.1山地生态游览区

内有景点土鹊山和望亭,以体现山地生态风貌为主要特色,以游人生态游览为主要功能。经过雨水长时间的沥透,土鹊山的盐碱含量是全园中最低的,所以植物种植以多样化取胜,以求达到自然山林的生态效果。区内道路都为次要园路,且区内不设大面积铺装,目的都是为了限制人流,控制游人数量,达到保护土鹊山生态山地风貌的目的。植物材料以色叶树、常绿树为主,同时考虑到其涵养水土,保护山体的功能,多选深根性树种。

3.1.2休闲活动区

由水悦广场和小游园组成。水悦广场以活动、交流、垂钓为主要职能;小游园以休闲健身为主要职能。日常生活中对公园使用率最高的是离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他们对公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运动健身区及中小型广场附近,练练太极拳、打打腰鼓、舞舞剑、唱唱戏区等等。对于这部分公园固定使用人群,适当将其活动区域规划在入口附近或入口前广场,以减轻公园内部交通压力。所以水悦广场的铺装直接连在城市干道的人行道上,小游园也建有近的园路通向入口。区内的园路则回环曲折,以适应人们休闲散步之用。

3.1.3滨湖观光区

该区以观光赏景为主要功能,沿主园路呈带状分布。绿水平桥,其上又建有桥,故称“叠桥”,叠桥连结平桥和绿地,情趣性强,视觉效果好。湖水中建桥,丰富了空间层次,桥两侧的景物互相渗透,每一侧都互为对方的近景或远景,而桥则起着中景的作用。好比江南园林中的游廊,江南园林虽规模有限,但游廊纵横,于是便使游人有迷离不可穷尽之感。浮水莲园,潜水网格箱图案式栽植莲花。莲花是佛教的圣花,高唐佛教文化较兴盛,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曾在此修建大觉寺和梁村古塔。莲花的佛性和水的洁性、宏性、仁性、柔性相一致。同时,莲花浮水生长,易形成图案效果。

亲子乐园,紧靠居住区。公园一个不可或缺的考虑点就是儿童的需要,这里建有儿童游乐设施,戏耍草地,花架廊,卫生间等。这些设施与城市形成积极共享。是公园另一个层面的对外开放。

3.1.4湖心岛艺术文化区

主要景点有:书画一条街,书画研究院,艺苑广场、西潭绿洲。功能是满足市民的科普需求,向市民宣传、展现高唐的书画文化及历史。建筑造型采取仿古形式,以取得与周围孙大石美术馆、柴府花园、古城牌坊、高唐博物馆建筑形式的协调融合,同时,仿古建筑给人带来历史的积淀感,传承感。

书画一条街,书画研究院,虽位于南湖公园之内,但在功能上与城市达成共享。是南湖公园对高唐县城的多位支持,共同打造城市公共生活走廊。是南湖公园另一层面上的向城市开放。

3.2交通规划

南湖公园向整个城市完全开放,主要园路不仅联系各大分区,还成为联系公园各个边界的通道,是大量人流上下班,上下学的交通要道。主要园路的设计采取直线形式,可以节省附近居民上下班、上下学穿越公园的时间,方便来往人流,也大大减轻了公园内部的交通压力。次要园路,各分区内道路,根据各分区的功能定位来决定园路的曲折,顺达,主要还是回环曲折的形式,满足各类休闲、健身的功能需求,同时园路的曲折回环也带来了造园手法上的小中见大,曲径通幽,是空间组织的一种形式。

公园入口直接连在城市主干道,居住区主道路上。连在城市主干道上的入口,要用前广场或后广场来“弱化”一下,以免人流过多的聚集于此,具有缓冲集散的作用。像时风路上的入口林荫广场、土鹊山接在时风路上的入口圆形广场、管道街上的水悦广场等。连接在居住区主要道路上的入口适当多一些,以方便附近居民进入公园,同时也减少了游人在园内闲逛逗留的时间,加速人流流动的速度,减缓园内人流交通压力。

3.3植被规划

南湖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植物在公园内所承受的人为破坏将会增加。所以在植物选择上尤其是那些边缘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地方,注意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抗污染性、耐践踏性、耐修剪性的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游人喜闻乐见且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得且易成活。南湖公园向公众开放后,游人安全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植物配置上注意开辟一些透景线,达到私密性和隐蔽性的平衡,满足游客对环境的各类心理需求。

4.结语

在落实“人本思想”的今天,高唐县南湖公园的开放性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包括空间边界地带上的共享、价值取向上的共融、功能设施上的共享等。景观营造上以山水为骨架,利用地形创造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景区景点的设计努力挖掘高唐历史,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又对当地居民起到一种科普教育作用。在城市园林化发展的今天,高唐县南湖公园这一大众资源必将充分展现其魅力,成为市民心灵的归宿。

参考文献:

[1]官文娟.现代开方式城市公园设计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高翅,2006

[2]张庭伟等.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敏.关于城市公园免费开放问题的思考[J].广东园林,2002,(2):3-6

[4]余琪.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建构[J].城市规划汇刊,1998.(6):49-56

[5]张世同.免费开放性公园的绿化设计思考[J].科技信息,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