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析

施荣庆

施荣庆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笔者根据我校教学条件、学生特点及中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国内中医类专科院校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对我校中医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为我校中医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124-02

近几年来,随着本科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中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的增加,对我校教育生源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生源数目和质量均出现下滑趋势。录取学生基础较差,造成《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难以完成。另外大多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自觉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上仍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训教学独立进行的方法,很难按期完成教学的目标。

鉴于这些现况,推进我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首先,紧密结合专业、课程及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对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组织教学。最后,参考国内院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并联系我晓得情况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改革如下:

1精选教材或编写教材,已适应中医类学生教学的需求

目前,我校中医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教学内容相对“偏多、偏深、不实用”,与专业的培养目标差距很大,不能适应实用性技术性较强的培养需要。在教材的使用上,应根据中医院校设置专业的不同,选用适合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但是中医院校采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大多是西医院校的“压缩版”,而中医和西医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理论渊源,虽然中医和西医有些脏器名称相同,但其内涵和外延却存在着巨大差异。会使中医院校学生不熟悉中医解剖名词,导致在查阅中医古代文献时,会产生文献理解困难[1]。因此,中医院校的解剖学教材应该有别于西医院校,应当根据培养中医人才的要求,将中医解剖内容有机融合到西医解剖学中去,选择具有中医特色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中医和西医概念的区分。

2根据中医专业的特点,对课时及其内容进行调整

教学侧重点各专业不尽相同、内容多是解剖学教学最主要的矛盾之一,而课时数不可随意改变[1]。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对教学课时、内容进行改革。而教学内容应与中医专业的临床需要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的今后的工作。中医学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属应用科学范畴,是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特点的自然科学。中医学所涉及的科目比较多,而其中针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外科学是中医治病救人的重要学科,并且它们与《人体解剖学》密切相关,所以若学生的《人体解剖学》不熟悉,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同时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2.1课时的调整

中医和西医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并且他们临床所需的解剖知识也不相同,因此我们不能按西医的解剖学教学计划来传授给学生,应该根据中医专业的临床所需进行课时的调整。首先,根据《人体解剖学》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人体解剖学》知识内容多,难学、难记、难掌握。但《人体解剖学》是形态、结构、功能学,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实验学时,从而增强学生的形态和结构的记忆。其次,根据针灸、推拿及中医外科学特点,我们认为《人体解剖学》的运动系统、肌肉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与该专业的知识联系密切。在教学的课时上,我们应该适当的增加运动系统、肌肉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课时数。

2.2教学内容的筛选

我校在以往《人体解剖学》基本上,通常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使得《人体解剖学》和中医专业特点没有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需求。因此在对《人体解剖学》教学问题上,我们只有打破传统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中医专业的特点,让《人体解剖学》为学习针灸、推拿、中医外科学服务。同时应压缩和删除了部分内容,增加了针灸、推拿及中医外科学相关的解剖内容[2]。解剖学主要是为中医临床各科打基础,教学重点必须考虑中医临床的需要。例如推拿科需要掌握的肌肉、关节和骨等知识;中医外科需要重点掌握皮肤、乳房和肛管等知识[2]。

3加强中西医间的联系

在以往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我们通常是以西医解剖学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解剖学时感到枯燥,并且学生在学习针灸、推拿时,常常会忘记解剖学知识,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我们将西医和中医的相关知识密切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4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4.1根据中医专业的特点,丰富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主要是以图谱、模型、标本及尸体传统解剖学教学手段为主,而由于模型、标本有限,不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记忆[4]。首先,合理引入媒体教学的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如播放VCD、应用Flash手段等。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信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4.2根据中医专业的特点,完善教学方法

4.2.1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学习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针灸和推拿的规范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时可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并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尤其和穴位有关的体表标志,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体表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以免操作过程因盲目进针而发生意外。

4.2.2应用解剖活体教学

活体教学法既可使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且不受场所限制,同时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好基础。如我们在讲述关节运动形式时,讲解额状轴的屈伸运动、矢状轴的内容详略得当,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时间掌握恰收展运动时,让学生同时做肩关节的屈伸、收展运间和节奏,做到对每个环节都心中有数;如在口腔和咽的教学中,改变课程教学的常规模式,让学生先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口腔,牙,舌,口底及腭,扁桃体位置,形态,再让每位学生互相检查,观察口腔,咽的结构形态。经过教学尝试,同学反映这样的教学方式理解的快且记得清,而且不易忘记[3]。

4.2.3采用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入病例,然后让学生结合解剖知识进行分组讨论,得出各个学习小组的观点及看法。如“试用解剖学知识分析:患者有2个月的声音嘶哑和饮水呛咳的病史,曾于9个星期前因甲状腺冷结节实施甲状腺手术”。在设疑导学、反馈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人体解剖学相关理论,熟练掌握颈部的层次结构、甲状腺血管与喉上神经、喉下神经的位置关系,喉的神经支配等,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4]。

5中医解剖学教师的培养

目前,我校中医专业的解剖学主要是由西医解剖学的教师来教授,而西医解剖学教师对中医相关知识是比较缺乏的,这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加强中医解剖学教师的相关中医知识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西医和中医知识的相互融合的去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今后对其他学科的学习。①多听课,多请教。中医解剖学教师应该多听中医学专业的课程,提高自己的中医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兴趣。其次,应该多与针推、推拿学专业教师交流。②多看书,多学习。③中医解剖学的教师应该到相关院校培训或进修,吸取相关院校教学的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6小结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中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体各器官正常形态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知识,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如果学生对解剖知识不熟悉,就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记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解剖学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我们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忆。扩展了教师的知识面,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培养上还投入不够,人才的匮乏等等。在今后的改革中,我们结合国内中医院校的教学经验,并融合我校的特点,将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最终形成一套符合我校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光民,王龙海,张祖志,等.中医院校人体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8(04):82-83

[2]汤挺兵,黄阳生,钱金岳,等.新形势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解剖学杂志,2012,35(06):846-847

[3]刘洋,王晓慧,姜美华.中医院校解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03):440-441

[4]徐剑文.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人体解剖学授课艺术.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年8月,11(4):39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