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管理

潘俊陈飞龙

武义县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浙江省金华市3212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使用量最大的施工材料就要数混凝土了,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要用掉90亿吨左右的混凝土,而混凝土是由各种原材料所组成的,所以只有确保了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才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质量,进一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鉴于此,本文先分析了经常会用到的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技术,然后对混凝土质量质控措施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以期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检测;管理

1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技术

1.1粉煤灰的检测技术

不同厂家、不同原产地生产出来的粉煤灰都不尽相同,而不同煤的品种所要求的煤灰质量也不相同。所以,在对粉煤灰的检测中,我们是没有一个硬性标准的。在选择、检测粉煤灰时,我们需要对其含水量进行检测。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各种原料只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混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粉煤灰的含水过多,则会导致粉煤灰的质量偏大,这就会导致最后加入的粉煤灰与预期有所偏差。而这样的比例偏差,有时候是对混凝土的致命伤。那么我们如何判断粉煤灰的含水量呢?这里有三种方法,它们都有各自的好处。方法一是直接通过粉煤灰的精细程度来判断粉煤灰的蓄水量。当粉煤灰蓄水量越大时,它的活性程度也就越高。这也就间接导致了粉煤灰的精细程度变高。这种方法来判断粉煤灰的蓄水量是直观的、易操作的。方法二是通过仪器检测,我们可以使用测水含量的仪器来对粉煤灰的含水量进行检测。这种方法较方法一更加准确。方法三是通过实验检测,我们在可以通过粉煤灰的脱水前的质量和脱水后质量的比值来得到确切的粉煤灰含水量。但是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是不大的,因而并没有前两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广,但是在需要进行较精准的实验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

1.2水泥的检测技术

在选择水泥的时候,我们必须选择具备水泥合格证的厂家。而水泥合格证是可以由水泥厂质检部门给出的,它同时也可以是由施工单位给出的。有了水泥质量检测证,水泥的品质就有了一重保障。在选择水泥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法来选择出最合适或者是性价比最高的水泥。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厂家的水泥进行外形、触感等方面做出比较。我们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水泥来制作不同的混凝土,最后通过不同混凝土的不同质量选择出最合适的水泥作为原材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自己对水泥的成分做出实验分析。实验的分析可以从水泥的安定性、水泥的强度、水泥的精细度、水泥凝结所需要的时间、水泥中各种化合物含量等方面来进行。

1.3石子的检测技术

在为建筑混凝土采购石子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石子的质量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要求。在对石子进行质量分析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着手:首先应该从石子的针片状、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以及级配等几个方面来对石子的质量好坏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在具体的分析过程当中还应该注意,在对石子进行取样的环节一定要遵循随机性原则,从而有效避免因为局限性和偶然性而对石子质量的判断产生一定的误差,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厂生产的石子,其质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取样要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対石子的检测在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等指标合格的情况下,要重视针片状和级配的检测,这两个指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流动性、保水性等性能,检测时不要认为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等检测项目合格就是好石子,而忽视了针片状和级配这两个指标的重要性。

1.4砂的检测技术

建筑混凝土选择砂的时候需要优先选用细度模数为2.3至3.0的中砂,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根据标准规范的规定,符合对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有抗冻、抗渗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所用的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控制值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用砂的控制值(控制值较普通混凝土要严)。此外,对于砂的级配一定要注意通过0.315mm筛孔的量不少于15%,这对混凝土的可泵性影响很大,这个值过低容易堵泵并造成混凝土保水性差、易泌水。由于部分地区天然砂资源枯竭,一些地方大量使用混合砂(天然砂与机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砂)或全部使用机制砂。选用混合砂要注意两种砂不管何种比例掺加都不得超过掺加单一一种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限制值。在使用机制砂时,除了要控制泥块含量、级配等检测项目外,一定要重视石粉含量的控制即一定要先检测样品的亚甲蓝值,做出亚甲蓝值后再确定检测样品石粉含量的控制值,看是否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切不可不做亚甲蓝试验就随意确定样品石粉含量的控制值。

1.5水的检测技术

一般可食用的水达到了混凝土的用水标准。但是如果建筑工地上并没有可食用的水来作为原材料,那么我们就要对水的质量进行检测。这是因为如果水中的杂质过多,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从而给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替用水的质量不达标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两种方案。方案一是改用其他质量达标的水。方案二是针对水中不达标的物质进行净化处理。至于最后选择何种方案,主要要看项目的实际情况。

2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2.1对原料的控制

水泥作为混凝土主要的胶凝材料,它的质量保障关乎混凝土的命脉。在这个问题上,工作人员不能轻视。我有三点建议针对于水泥,首先在选择水泥厂家方面,现在水泥市场良莠不齐,我们应选择那些正规的大厂家,不选择那些小作坊和一些不正规的粉磨站的便宜货。同时也要充分了解水泥中掺合料,熟料,调凝剂的比例,以及水泥成分中石膏品种、掺合料品种和掺量、助磨剂品种等因素。其次,因为水泥碱性物料多,所以应避免酸性物质与其接触。在使用之前,对水泥做好检测工作,可以了解水泥对混凝土制备的影响。最后,建立水泥使用动态分析数据库,每次水泥的检测和使用过程都要备录在册,这样做可以清楚的了解掌握水泥真实的质量情况。

2.2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也是不可或缺的,外加剂具有缓凝、引气、减水、早强、泵送、防水、防冻、喷射等作用,因此,选择外加剂的时候必须检查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必须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使用前应以每次进厂的数量划分批次进行各项性能的检测。在选择外加剂的时候要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及施工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外加剂,例如对于高效减水剂,选用时应注意减水剂与水泥品种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选择与水泥相适应的减水剂,并通过试验确定减水剂的减水率。还应注意某些减水剂会明显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在配制预拌高强混凝土、泵送高强混凝土、大流动性高强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坍落度损失。

2.3技术的控制

技术的问题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施工人员自身的技术,另一类就是专业技术人员本身的职业技能。先说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了解混凝土的施工、养护等知识,了解混凝土的特性,还应向一些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或技术人员来沟通、学习,提高自身对混凝土认知水平。另一个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应随时关注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动态,提高混凝土配制的技术水平。广大混凝土从业技术人员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努力开拓进取,刻苦奋斗,研究出真正实用的混凝土新技术,为国家、人民谋福利。

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混凝土生产和施工单位对此必须有足够的重视,运用各种检测技术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军.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

[2]刘征涯.济南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