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评估

彭莹

彭莹(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输血科553001)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152-03

【摘要】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6年至2010年我院各科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疗效评估。结果几年来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7.9%。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将血液或血液的组成部分输给病人,以增加血量,升高血浆蛋白,从而改善循环,改变血液成分,提高血液带氧能力和增强抵抗力,这是现代医疗中最常规的一种治疗措施。

【关键词】成分输血临床疗效评估

输血是血液病的重要支持疗法,是多数血液病得以有效治疗的重要保障,在某些情况下,输血也是目前个种失血病人及血液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进展,输血已从传统观念的输全血逐渐发展为成分输血,目前国内外都把成分输血的临床实际用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及一名临床医生掌握与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也是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条件,是当今世界输血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是我国成分输血发展较快的时期,成分输血已为绝大部分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临床医师理解并接受。为了进一步推广成分输血,使其更好的为临床服务,笔者对我院2006年至2010年成分输血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评估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血库用血统计记录。

1.1血液成分

所有用血量以ml计算,成分1U血为200ml,成分包括悬浮红细胞(RBC)、洗涤红细胞(RBC)、浓缩白细胞(WBC)、浓缩血小板(手工PC)、机采血小板(PC)、新鲜冰冻血浆(FFP)等。

1.2成分血使用率

按卫生部规定的公式计算:成分输血率(%)=成分血数/(全血数+成分血数)×100%。

2结果见表1。

表1全院各科各年度成分用血情况增长比较

根据我2006年76.9%,2007年81.9%,2008年92.6%,2009年94.9%,2010年97.9%的输血增长比率,实践证明大约80%以上需要输血治疗的病人,所缺乏的不是全血,而仅仅是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如贫血病人所需要的只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肿瘤病人化疗后所需要的是血小板、粒细胞;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而大出血的病人需要补充的是血小板等等。按照传统的一律输给全血方法,病人既得不到足够治疗所需的血液成分,其他大量血液成分既发挥不了作用,反而增加了病人循环负担(血容量增加),同时作为刺激物(免疫原)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对日后输血将带来不同程度的输血免疫反应或产生无效性输注等不良效果。5年的临床选择成分输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讨论

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的浓度、纯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少;一血多用,节约血源;便于血液保存运输;节约病人费用;最大限度降低输血的不良反应及疾病的传播。制剂更纯,临床治疗效果更好。避免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增加输血反应。已知目前异体间的输血仅作红细胞的配型,而不做白细胞或血小板的相容试验,更何况血浆中蛋白质的结构更是千差万别,反复多次输血必然会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各种输血反应,轻者造成病人痛苦,严重者乃致威胁生命。减少容量负荷,对于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者及小儿等,使用血液成分无疑会减少因输注全血而可能带来的容负荷过重。一血多用,将全血分离成各种成分后,按病情需要选择应用,则可做到物尽其用,如分离后的血浆可制成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血浆衍生物如冷沉淀、白蛋白等造福于相应的病人,尤其目前我国提倡无偿献血,血源极其宝贵,成分输血还能节约血源。便于运输及保存,血液各成分在保存时对温度、ph要求不同,如血浆及其衍生物可在可在-20℃左右保存数周、数年;而血细胞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则要求不同的保存条件,尤其是血小板,保存最佳温度为22℃,红细胞则在4℃左右;若要长期保存红细胞应用特殊冷冻保剂后可保存10年。因此血液成分一旦分开后则可按需进行各中保存措施。

输血的传统观念是输全血,随着现代输血观念的更新,全血输注已逐渐被屏弃。全血输血主要用于既需要补充红细胞,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患者,主要适应证是消化道大出血或其他原因的急性大出血,即使对这部分患者也只是输用一定量的全血,而另一部分则依靠输注红细胞、白蛋白以及其他胶体和晶体液补充。对于包括全血细胞减少在内的血液病以及其他原因的贫血患者均不需要输全血。目前在发达国家,全血输血所占全部输血的比例不足5%,我科近年来已基本上不用全血,成分输血达97.9%。

按照传统的一律输给全血方法,患者得不到足够治疗量所需的血液成分,而其他大量血液成分既发挥不了作用,又增加了患者血循环负担(血容量增加)。成分输血根据患者疾病治疗的不同需要,输给相应缺乏的成分,这样就能达到缺什么补给什么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疗效,又可一血多用,合理使用血源,节约血源,还可以减少不必要成分输血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当成分血的制备普遍化后,全血只是作为一种用于分离成分血的原料物质,不用或只是很少量的用于临床。当患者的红细胞和血容量不足时,又缺乏适当的红细胞和血浆代用品时,全血才被作为一种临床程序来补充。血库与临床紧密配合,促进用血观念的更新,近年来,我院多次进行成分输血讲座,向临床医生及相关工作人员中普及成分输血知识,并印发成分输血手册及宣传资料。目前,成分输血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医院血液病科的成立,收治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日益增多,医院成分血中血小板用量逐渐达到较高比例,通过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将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某一水平,可大大降低自发性出血的危险性,特别是减少颅内出血和内脏大出血的危险性,降低病死率。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也有明显优势,可迅速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由于采自单一供血者,使患者接触抗原和发生免疫反应的机会大大降低。可显著降低无效性输注的发生概率;容易通过配型,挑选合适供者,提高输注疗效。

近年来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进步,各种成分血的应用也正在发生变化,红细胞、血浆清蛋白和血小板成分已逐渐成为输血的主体。但是一部分临床医师存在血浆使用误区:用血浆补充血容量,目前补充血容量主张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而不主张使用血浆。医生要严格把握血浆的临床适应证,以提高血浆的临床应用质量。临床医生对血浆的应用指征应由扩容,补充营养为目的转为用于替代治疗、纠正患者存在的出凝血机制障碍,使血浆用量逐渐下降。成分输血具有纯度高、疗效好、针对性强、一血多用、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成分血还可节约大量血液资源,这是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各级领导重视,把成分输血的比例纳入医院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管理中去;定期举办成分输血技术、知识更新学习班,让每一位临床医师必须全面掌握临床应用血指征。综合性医院在各地区成分输血应用中更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相信随着观念的改变,我国的成分输血会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孟学.成份输血及其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学》1990年第04期.

[2]陈孔陶.1999年度芜湖市成份血制品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年第2期第5卷.

[3]王小平,冯莹,罗广平,朱跃辉,邵延芹,李莹.成分输血临床应用分析[J].广州医药》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