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及对策研究

刘凌

刘凌

(吉林省安图县松江中心卫生院吉林延边133602)

【摘要】本文从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入手,分析常见疾病症状的主要表现,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中年妇女;妇科疾病;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250-02

随着现在的妇科疾病患者增多,妇科疾病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但由于现在职场女性工作繁忙,缺乏适量的运动,出现了严重的妇科疾病,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了解妇科疾病具体临床表现,及早预防显得格外重要。

1.妇科常见疾病临床症状的主要表现

妇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白带异常如白带变为黄色、洗肉水样、豆渣样、脓性或带血、有臭味者。月经异常指闭经、月经周期短于20天或超过40天、或经量过多过少、或呈现阴道不规律出血等。下腹包块指腹部正中或两侧出现包块,可能为子宫或卵巢疾病所致。下腹部疼痛指脐以下隐痛或突发的剧烈疼痛时,应考虑某些妇科的重症、急症,如宫外孕、流产、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性生活困难或疼痛可能为先天性无阴道、处女膜异常或阴道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外阴道异常指阴道内脱出物、外阴部赘生物、外阴部白斑、瘙痒等。

2.妇科常见疾病原因分析

2.1生理机构所致

女性阴道口与尿道口、肛门临近,受到尿液、粪便的污染,容易滋生病菌,青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高,阴道分泌物多再加上月经等原因,子宫颈长期浸泡于刺激性的分泌物中,上皮脱落启易导致宫颈内膜褶皱以及腺体内多种病原体潜藏其中。

2.2日常生活不洁导致

年轻夫妇性生活频繁或不洁加果男性不注意卫生就非常有可能携带致病菌在性生活的时候将致病菌传给对方。避孕措施不当,多次进行人流放置子宫内节育器的操作不当池可通过直接蔓延而引起炎症。长期使用工具避孕对宫颈局部产生慢性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增加对宫颈损伤。部分患者经常冲洗阴道,改变了阴道内酸碱度使pH值升高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

2.3护理不健康

使用不合格的卫生巾感染各种病菌。老年性患病主要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低局部抵抗力下降有关。穿紧身化纤内裤导致女性下身闷热透气性差始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长期使用抗生素,利于假丝酵母菌的繁殖。

3.针对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3.1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表现及防治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表现有白带量多,呈凝乳状或豆渣样,外阴剧烈瘙痒、灼热感,如局部有糜烂、溃疡则伴灼痛、尿急、尿频及性交痛。念株菌性阴道炎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播,或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便桶、游泳衣、游泳池医疗用具等间接传播。

做好卫生宣传,积极开展普查普治工作,消灭传染源。可用碱性溶液,如2%~4%碳酸氢钠冲洗外阴道,10天为一疗程,冲洗后用1%龙胆紫涂抹外阴、阴道,隔天一次,5~10次为一疗程。或选用制霉菌素、曲古霉素,每晚一次塞入阴道,10次为一疗程。感染严重时,亦可同时口服制霉菌素。每疗程结束后,复查阴道分泌物。外阴皮肤有溃疡时,可用制霉菌素、鱼肝油或3%克霉唑软膏涂敷。治疗期间禁忌性交。

3.2滴虫性阴道炎临床症状及防治

典型的分泌物为泡沫状稀薄的液体。合并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则为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恶臭。严重者,阴道黏膜出血,可有血性白带。外阴、阴道瘙痒、灼热感,搔抓后可发生外阴皮炎。伴性交疼痛。如尿路也受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出现血尿。阴道及宫颈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点状出血。严重的宫颈有表浅出血点,宫颈可呈现草莓状外观,是由阴道滴虫引起的,其传染力也比较强,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播,或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便桶、游泳衣、游泳池医疗用具等间接传播。

预防工作与念珠菌性阴道炎相同,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常用的口服药为灭滴灵(甲硝唑片),每次200mg,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服药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可改用阴道局部用药,如滴维净、卡巴胂等,每晚塞入阴道一片,10天为一疗程。塞药前先用肥皂水擦洗阴道壁,继用1%乳酸或0.5%醋酸冲洗阴道,可提高疗效。滴虫性阴道炎容易复发,尤其是在月经后,当阴道内酸性降低时。治疗结束后,在阴道分泌物已找不到滴虫,仍应于每次月经后复查。如连续3次复查均为阴性方为治愈。复发的原因可能是:藏在阴道皱襞深处的滴虫未被药物杀死;丈夫的尿道、膀胱中有滴虫,未同时治疗,通过性交反复感染;不注意预防隔离,而再次传染。

3.3慢性宫颈炎临床表现及防治

宫颈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宫颈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子宫颈因分娩、流产及手术损伤或局部长期刺激感染细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慢性宫颈炎转变过程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囊肿等。其主要表现有白带增多、黏稠或脓性,可引起腰腹坠胀感,且在月经前、排便及性交时加重。阴道检查发现常见的有宫颈糜烂。在慢性炎症期间,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逐渐脱落,而被子宫颈柱状上皮所代替。柱状上皮较薄,因此皮下血管容易显露,因此该处宫颈表面总是呈红色,红色区域就是宫颈糜烂区。根据糜烂面大小,可分为三度:轻度糜烂面未超过宫颈半径的二分之一;中度指糜烂面已达宫颈半径的二分之一;重度糜烂面超过宫颈半径的二分之一或达宫颈边缘。宫颈息肉是由于宫颈长期慢性炎症,使宫颈黏膜增生而形成息肉,息肉从宫颈口或宫颈内突出,有单个或多个,蒂细长。息肉呈红色,上面有丰富的血管,因此容易出现接触性出血,有时还呈不规则出血。摘除后常复发。宫颈肥大是由于慢性炎症反复长期刺激,使宫颈组织充血、水肿及结缔组织增生所致。宫颈腺体囊肿是宫颈慢性炎症时,使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增生阻塞腺管开口,形成潴留性囊肿,称为宫颈囊肿。

3.4子宫肌瘤床表现及防治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它可生长在子宫任何部位。35岁以上的妇女约有20%患此病。多数患者早期体积很小,无症状,不易被发现,而常被忽视。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及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在更年期以后肌瘤多逐渐萎缩。子宫肌瘤恶化的几率很小,一般在1/1000以下。并非所有的子宫肌瘤均有症状,多为妇产科检查时发现。肌瘤的症状一般取决于肌瘤生长的部位,肌瘤的类型、大小及生长速度,有无症状与合并症有关。

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症状的轻重、肌瘤的大小、部位、数目等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对肌瘤较小、子宫小于孕2个月妊娠大小无症状者;快接近绝经期者,可不予手术,3~6月随访一次。因为绝经期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可自行萎缩或消失。如在随访期间肌瘤增大或出现症状,再考虑治疗。手术切除子宫肌瘤,适用于年轻而希望生育且输卵管通畅的患者,或者肌瘤增长迅速,且压迫邻近器官,或月经过多,伴有严重贫血者,或经药物治疗无效又无继续生育要求的患者,宜施全子宫切除,可保留一侧正常卵巢以维持其内分泌功能。对肌瘤在8周妊娠大小、伴有月经过多者,经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癌后,可采用雄性激素治疗,对抗雌性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萎缩,而抑制肌瘤生长和减少月经量。至于卵巢及输卵管是否切除就更需慎重,尤其对40岁以下的妇女更应慎重,否则女性荷尔蒙的主要来源就没有了,需要靠打针或吃药来补充其中不足。中药采用活血化瘀、软坚、通经活络的方法治疗不是很大的肌瘤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温晟姝.珠海市3486例妇女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29).

[3]主任医师答疑.妇科常见疾病[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