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综合护理措施研究王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脑梗死的综合护理措施研究王银

王银1李丹2贾佳3

(兴城特勤疗养中心)

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中心2016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护理满意度为100%,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76%、护理满意度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综合护理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抽选我中心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脑梗死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中心2016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62.5±1.3)岁。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的病史、性别、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2.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抢救处理

2.1.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及伴随症状如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及神经功能缺失的进展和改变。尤其对于特殊意识障碍的患者,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如闭锁综合征患者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通过患者眼神变化了解需求,满足生理需要与心理需求,加强提示板、肢体语言的应用。对于基底动脉综合征患者瞳孔的特异性表现,注意与其他脑功能变化引起的异常瞳孔相区别。对于偏盲患者注意物品的摆放,保证患者的安全。

2.1.2准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出现脑疝表现及时处理,给予脱水药物,必要时插管上呼吸机。

2.1.3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如呼吸道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出,避免引起误吸、窒息;注意有无呼吸障碍、发绀及气道分泌物增加等现象。必要时,协助医师行插管及使用呼吸器来辅助患者呼吸;应用口咽通气道置于口腔喉部预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定时翻身、叩背、雾化吸入以利排痰[2]。

2.2维持足够营养摄入,保证喂养安全

2.2.1定期评价吞咽障碍的程度:舌咽、迷走神经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消失,临床上称为真性球麻痹;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出现假性球麻痹。临床中假性球麻痹患者多见。因此应观察患者是否能经口进食,进食不同黏度食物的吞咽情况,饮水时有无呛咳,以及采用不同姿势技巧时的吞咽、进食效果,评估有无营养障碍。

2.2.2饮食护理:鼓励能吞咽的患者经口进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选择软饭、半流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充分咀嚼。对面肌麻痹的患者,进食时应将食物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早、晚及患者进食后,用温盐水或过氧化氢溶液为其清洗口腔,清洗时特别要注意对口腔内瘫痪侧颊黏膜的清洁,以免食物残渣存留于瘫痪侧面而发生口腔感染。有假牙的患者在睡觉前一定要取下,清洗干净后放在盛有凉开水的容器内。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进食体位的选择,卧床偏瘫患者姿势的摆放,以便利于营养摄入,减少呛咳、误吸的发生。

2.2.3肠内营养支持: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为减少呛咳误吸的发生,尽早应用鼻饲是保证患者营养的需要。有些患者还配有白奶、混合奶以及自己配制的营养液等。对患者进行肠内喂养指标评定后,给予合适的喂养方式。

(1)鼻饲喂养的原则:肠内营养原则是浓度从低到高、容量从少到多、速度从慢到快,即由半量逐渐增至全量(1000~2000m1),速度从80ml/h泵入开始,观察患者的耐受性,逐渐调至120~150ml/h泵入,鼻饲过程中需要注意鼻饲的速度和每次鼻饲量[3]。随时评价患者的胃肠功能,如是否有呕吐、腹胀、排便、未排气及肠鸣音异常。应急性溃疡出血量在50ml以上者,必要时应暂禁食。

(2)肠内喂养中并发症的护理:进行肠内喂养的患者,由于患者个体的耐受性与差异,会出现不同的临床并发症,如呕吐、堵管、脱管、腹泻、应急性溃疡、便秘、误吸[4]。

2.3语言沟通障碍的护理

2.3.1手势提示法:与患者共同约定手势意图,除偏瘫或双侧肢体瘫和听理解障碍患者不能应用外,其他失语均可应用。

2.3.2实物图片法:利用一些实物图片进行简单的思想交流以满足生理需要,解决实际困难。利用常用物品如茶杯、便器、碗、人头像、病床等,反复教患者:茶杯表示要喝水、人头像表示头痛、病床表示翻身。此种方法最适合于听力障碍的交流。

2.3.3提示板的应用:能够书写的患者,使用提示板书写与患者沟通。

2.3.4多与患者沟通了解需要,使用安慰性语言,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帮助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与护理,及早康复。

2.4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2.4.1细听倾诉: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各种症状和烦恼,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背景。

2.4.2支持与鼓励: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基础上,给予同情、安慰,动员和指导家人及朋友在各个方面关心、支持、帮助患者。如肢体语言康复训练,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并运用自理理论,指导患者在现有状态下建立自理能力。

2.4.3说明与指导:通过图片、讲解等方法让患者了解疾病常见的原因、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消除误解与顾虑,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帮助患者正确体验情绪[5]。

2.4.4培养信心:指出患者的优点、问题的可解决性,同时纠正患者的不良应付方式并承诺给予支持,以培养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

3结果

3.1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供血,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现象所致。脑梗死发病率为110/10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临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和脑栓塞[6]。脑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动脉畸形、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使动脉内皮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并增生,形成大量的泡沫细胞;而后内皮细胞发生坏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斑块。由于内皮细胞的坏死,内膜下胶原组织被暴露并接触到血小板后迅速使之粘连;继之,血小板释放一些物质使动脉收缩,管腔更狭窄,促使血小板聚集、黏附,同时网络纤维蛋白和红细胞,逐渐形成血栓;脑栓塞是指脑动脉被异常的栓子阻塞,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栓子以血栓栓子为最多,其次还有脂肪、空气、癌栓、医源性栓子等。脑栓塞的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性三大类。

本研究中两组脑梗死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中,显效16例(占64%),有效8例(占32%),无效1例(占4%),护理总有效率为96%,25例患者均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显效10例(占40%),有效9例(占36%),无效6例(占24%),护理总有效率为76%,2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伟,宋苏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9).

[2]白雪.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207-208.

[3]刘媛,李美玲,刘丹,邵慧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7).

[4]钱慧.脑梗死患者细节化综合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5).

[5]王菊敏.老年脑梗死的护理对策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7).

[6]李艳荣.42例脑梗死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9):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