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

陈艳芳

佛山市三水西南百达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摘要:植物配置单纯从本意上看属于从属性质,需要根据一些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在园林设计中也的确如此,它指的就是根据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以及园林的布局要求,将园林中所有的花卉、乔木等等植物合理地布置在园林当中,能够最大程度、最高效地发挥他们的观赏和园林功能。笔者对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存在问题;方法措施

随着环境建设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优秀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协调起来,再现历史文化内涵,对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把握得恰到好处,园林绿化树种又因其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姿,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时具有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作用

1.1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作用

(1)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以植物为主体,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2)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隔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面貌,是建筑群显得生动活泼。还可利用植物遮挡丑陋不雅观之物。

(3)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户外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居民间的和谐相处。

(4)居住区绿化中选择既好看又实惠的植物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5)在地震、战时能利用绿地疏散人群,起防灾避难、隐蔽建筑之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

1.2园林植物配置的作用

园林植物对硬质景观建筑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恰当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使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映衬得建筑物更加艺术化,绿树掩映下的建筑物若隐若现,意境深远。植物四季不同的季相变化,使建筑物也有了四季的更迭,仿佛有了生命。园林植物还可作为建筑的识别标记,具有交通导向作用;园林植物还可划分建筑物的空间,可加强建筑物的有机联系及平缓过渡,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另外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了生态环境。

2、在城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的要点

目前有很多园林规划后植物品种单一,城市绿化没有特色,也不论植物配置是否真正合理。如花坛确实漂亮但与环境不一定协调,或植物配置不当导致绿化覆盖率低或其他功能不能达到。所有这些如果在设计完成后及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项绿化指标,分析论证,即可避免。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原则。也不顾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将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

植物配置首先应注意植物高矮顺序与游人视线的关系;植物色彩美与季节的关系和颜色相配的协调性。经过在绿化工程中的工作实践总结了植物配置在不同地方应注意的掌握要点。

(1)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避免遮蔽司机的视线。绿岛上自然式配置树丛、孤植树,在开敞的绿化空间中,更能显示出树形自然形态,与道路绿化带形成不同的景观。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广场绿化应配合广场的主要功能,市政广场应该是大色块、大尺度的植物配置,显示宏大的气势,而休闲广场则应有具体的空间划分,再进行植物配置,使广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广场绿地布置和植物配置要考虑广场规模、空间尺度,使绿化更好地装饰、衬托广场,改善环境,利于游人活动与游憩。

(3)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的绿化用地较多,具有较好的绿化条件,应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配置,以反映城市的绿化特点与绿化水平。园林景观路是道路绿化的重点,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体,贯穿于整个城市。主干路植物配置要考虑空间层次,色彩搭配,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特色。同一条路段上分布有多条绿带,各绿带的植物配置相互配合,使道路绿化有层次、有变化、景观丰富,也能较好地发挥绿化的隔离防护作用。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

(4)花坛布置应选用花期、花色、株型、株高整齐一致的花卉,配置协调。花坛、花境的设计应配置合理、主题突出具有独创性。

(5)树种选择上,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6)居住区的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的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并且体现季相和色相变化;在植物种类上除了乡土植物以外,还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3、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方法及措施

3.1乔木的配置方法

乔木是现代园林绿化设计中使用得最多的物种,也是园林植物配置的首要选择。乔木的配置应借助其他植被的烘托和陪衬,通过不同树种之间的排序、组合,结合各个树种的生长习性最大化地呈现自然环境的多彩多姿。在乔木的配置方面,应当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需要,按照对植、孤植、丛植或者群植几种常见的种植模式进行科学的选择,从而实现科学的配置。一般情况下,在分隔较大的空间内应用丛植与群植的模式较多,因为这两种模式能够体现出大空间内的层次感,减少空间的空旷感,而且也能够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象。从景观的观赏性方面考虑,一般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季节变化等因素,配置与气候环境相适应的乔木景观,这样能够体现出当地的气候特色,也能在不同的季节体现不同的景观色彩。在配置乔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乔木的生长习性,通过不同的排列次序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多姿多彩的景观。另外,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前提下,也可以适当引入外地树种,以增加树种的多样性。

3.2灌木的配置方法

灌木枝叶繁茂、色彩丰富。在构建园林层次感的过程中,灌木成为乔木与草坪之间的过渡带,通过与乔木的搭配增强了树冠的层次感。在实际园林布置中,灌木的配置必须强调虚实结合的原理,充分考虑植被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如线条、季相、色彩各因素。灌木、乔木、草坪以及其他植被之间的高低搭配、合理配置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植被的侵害和传播,同时可将植物群落所特有的自然落差层次感烘托殆尽。此外,园林植物配置中的绿篱配置有人工形式和自然形式之分,为保持和衬托园林的自然美感,增强其可观赏性,建议选择自然形式的绿篱,将其自然的原汁原味展现给人们。

3.3花卉的配置方法

花卉也是园林植物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花卉的品种众多,五颜六色,而且体态多样,将其应用到园林景观配置中,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充分展现其自身的观赏价值和艺术美感。红花绿叶的搭配形成巨大的色彩反差,而且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因此可以利用多彩多姿的花卉来映衬单一的绿色植物群落,增强景观的美感。在花卉的配置方面,一般有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规划方式,规则式指的是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配置需要,利用花台、花带等方式对花卉进行集中展示,能够根据景观设计需要营造出一种人造的美感;自然式则是遵循回归自然的理念,利用丛栽疏落的方式,使花卉自然生长,带给人们回归自然的美感。对于花卉的配置,通常需要根据园林景观的配置需求和人们的观赏需求进行设计,以此保证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3.4地被植物和草坪的配置方法

草坪在城市园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草坪的应用,可以对灌木、花卉的层次变幻起到一定的陪衬作用,形成更具艺术感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可以作为连接不同景区和建筑的纽带,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另外,大面积的草坪也是人们闲暇休息的重要场地,针对草坪自身的特点,可以将草坪与高矮不同、颜色不同的花卉进行科学搭配,能够展现出花卉的色彩斑斓,也能体现出不同高度植物群落的层次变化。如果能够将地被植物和草坪进行充分利用,便能够增强园林的立体感,将地被植物与草坪作为一个缓冲,与其他景观和设施进行连接,能够达到更好的配置效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园林绿化结构越复杂,涉及到的植物种类就越多,在配置上就越麻烦,但是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等稳定园林绿地系统,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工作,这样不但能加速恢复城市生态系统,还能为创建具有生态型、经济型、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的可持续型的生态园林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传江.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北京农业,2014(5):11.

[2]乐冬莲.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论述[J].现代园艺,2014(4):25.

[3]梁晨晴.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4(2):36.

[4]王洋.城市园林绿化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