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简议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孙建宏

浙江鼎兴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复杂工程,不管是在浇筑前原材料的选择,还是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合方式、温度的控制等都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温度裂缝的控制。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地重视混凝土浇筑。本文中主要提出了一些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施工工艺,希望这些工艺的采用能够提高房屋的质量,为建筑业的发展给予一些帮助。通过这些施工措施的提出,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施工;混凝土;建筑

1.房屋建筑混凝土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市场没有健全的行为规范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材料也随之供不应求。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诚信经营问题。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部分建设单位弄虚作假,使用未通过国家标准检测的混凝土材料,恶意降低工程造价,随意压缩工期,甚至置法律于不顾,私自更改施工方案等现象更是频繁出现于房屋建筑的发展进程中。在这种恶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必然会引发一定的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施工人员缺乏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

现阶段,很大一部分建设单位并没有深入贯彻“科学为本,质量为先”的建设方针,而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施工人员不能科学准确地认识工程施工速度与保障施工质量的关系,在房屋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重视不够,把关不严,缺乏完善的施工机制,施工重点不明确。

1.3忽略对施工岗位职责的确立

现行部分房屋建设混凝土施工单位在质量的监管执行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些单位一般都是直接采用“单人制”,也就是说每个施工工地上只有一个技术人员,其关注工程进度的同时也在严密监督着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而所谓的“项目监理”单位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发挥对工程质量监督的作用。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才会出现房屋在建设过程中坍塌,或原有寿命年限可达50年的建筑,而只在20年后就出现了混凝土严重脱落,钢筋暴露于空气中等现象。

2.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

2.1设计的合理

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通常是由连接多层楼板模板的支撑系统、柱子以及数层楼板所组成的一个临时性受力体系,该体系很可能会随着施工工序的实行而发生改变。在整个施工阶段,混凝土结构的形状、所承受的施工荷载以及材料自身的性质,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荷载效也会随着施工的进程逐渐积累,长期下来可能会使楼板所承担的荷载大于结构设计所允许的承载能力范围,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可能会使施工阶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性和使用阶段中的结构会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的规定来进行设计。

2.2建筑原料的选用

在施工阶段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材料自身的质量,同时还要确保其应用的材料符合建筑施工的需求。减少混凝土裂缝这一现象的一个最佳选择就是对其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

3.房屋建筑混凝施工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其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施工管理的加强

就施工过程来讲,进行施工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建筑施工能按照相应的规定有序的进行,防止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施工事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比如针对实际情况对板筋的松绑和位移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止出现踩筋现象。同时还要加强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的强度和厚度以及钢筋高度、锚固长度满足建筑施工需求。

3.2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应该按照混凝土的自然流淌坡度、连续逐层推移、水平分层和斜向分段以及一次到顶的方法来实施。在浇筑过程中,不可对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加水,如果浇筑采用的混凝土不合格,必须要退回搅拌站。准确把握混凝土分层厚度,新一层混凝土应该被上层混凝土所覆盖,这样才能实施浇筑,其中上下层浇筑间隔应该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范围以内,以此避免因为时间的间隔过长导致施工裂缝的产生。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注意气象温度的变化,尽量不要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实施混凝土浇筑。

此外,为了提高模板周转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将新浇筑的这些混凝土较早的拆模。若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应该准确把握好其拆模的时间,防止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早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由于水化热的散发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一定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若把模板拆除,就会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使混凝土表面附加拉应力,一旦这种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互相叠加的话,就会产生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自身的使用性能,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混凝土的表面上覆盖泡沫海绵等一些相关的保温材料,从而避免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3.3混凝土的振捣

(1)在振捣的时候,应该采取三道振捣法,其中三道的设置位置为:第一道应该在混凝土坡角,第二道在混凝土坡中间,第三道应该在混凝土坡顶,只有这三道位置的设置满足要求,同时相互的合理配合才能确保其振捣覆盖整个坡面,最终达到最佳的效果。

(2)在用振捣棒实施振捣的时候,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以及其具体振捣时间,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最好控制在50mm以上,其振捣棒移动间距应该控制在40mm左右,同时其振捣棒应该快插慢拔。待混凝土振捣密实以后,要用刮平尺及时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最后再撒上5—25mm的碎石,在终凝之前要用木抹将其搓平,其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3)混凝土的振捣可采用上下、前后同时振捣的方式来进行,若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距离长且流淌的坡度小,则应该在建筑点后面依次安排相应的振动人员来对斜坡实施振捣,为了使操作人员在下坑内更好地进行施工作业,应该在承台侧模位置设置若干个孔洞来供于操作人员的走动。

4.裂缝防治

在房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其原因有多种,比如受到膨胀、收缩或者沉降等变形方式会导致裂缝出现;外添加剂、养护不到位或者内热也会引发外部负荷的问题,并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很好的避免的措施。因此,当出现裂缝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进行治理。首先,相关施工人员要掌握专业的对裂缝的防治技术,在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一旦出现了混凝土裂缝,要认真检查出现裂缝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对其性质进行鉴定,同时还要针对其中的受力状况和使用要求依据不同的状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应对策略,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要确保施工的质量,做到安全、可靠。另外,还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在保证其抗渗性、整体性以及承载能力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破坏,争取一次完工,避免出现大改、大补的情况频繁发生,要尽量保持原有结构的整体性。

对混凝土的裂缝要提前做好防护工作,注重施工细节,避免不合理的因素。适当的对混凝土进行升温或降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同时要避免水泥的水化热在施工过程中的集中现象。目前针对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注水法。在混凝土出现裂缝后,可以向裂缝中注入修补性的材料,以此来进行填充。第二,填充法。即在混凝土出现裂缝时,使用普通的填充方式进行构建,也就是运用修补性的材料直接覆盖在裂缝上。第三,表面修补法。对于裂缝不是很大的情况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仅仅修补裂缝的表面,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5.结语

房屋建筑的飞速发展对混凝土的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让施工人员要掌握并使用混凝土技术。笔者在分析了混凝土在施工中所显现的以及存在的问题上,从施工的管理、材料的选择或者是施工的技术措施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怎样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刚,刘朝.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10)

[2]李亚.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