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临床诊疗中微种植体支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口腔正畸临床诊疗中微种植体支抗技术

冯建勇

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礼来口腔医院165000

【摘要】目的:对口腔正畸临床诊断治疗进行研究,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39例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的入院时间都在7017年1月到2018年9月之间,在这39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9例,观察组患者20例,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正畸支抗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微螺钉治疗方式,并且在进行治疗时,还要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时,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本次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口腔正畸临床治疗时,治疗人员可以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治疗,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而言,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优异,治疗效率非常高,在对患者治疗时,很多出现并发症、不良反应,并且这些患者的恢复效果非常好,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正畸矫正;微种植体;支抗种植术

在开展正畸治疗时,治疗人员要加大对矫治力的重视,以减少口腔正畸对患者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治疗人员要对需要进行移动的牙齿进行详细了解,有效的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正畸治疗,采用先进的微种植体支抗技术,以保障口腔正畸治疗效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口腔牙颌畸形患者39例,均为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13~35岁,平均年龄(25.1±5.8)岁;患者牙齿表现为牙列拥护,前突畸形。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根据1999年WHO制定的错颌畸形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牙槽骨水平吸收不超过1/2,上下牙槽骨解剖结构正常,口腔卫生情况良好,牙周健康。

1.3病例排除标准

排除进展期牙周炎、牙龈炎患者;排除口腔黏膜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

1.4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治疗前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给予3B直丝弓金属托槽矫治器矫治,上下牙列排齐整平后,给予不锈钢丝滑动法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

观察组患者在关闭拔牙间隙前7周左右给予支抗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方法为:给予患者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局部麻醉,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根间龈缘下作约5mm处切口,左、右植入1枚微螺钉处植体支抗。植入后即刻、后2w、4w、8w在不锈钢丝上通过镍拉簧上下颌弓丝牵引钩与处植钉间的负载加力,配合牵引力150g~200g。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正畸支抗技术。

全部患者每4w复诊一次,至拔牙间隙关闭。叮嘱患者保护口腔卫生,预防性应用漱口液,刷牙时避免刷柄撞击种植体。

1.5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矫治后种植体保持稳定,正畸哮前牙达到正常覆牙合,面形良好,修复前哮矫治至身居牙区或进行常规修复,磨牙平均压低于3.7mm,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无或轻度水肿,无感染现象发现,无不适感;无效:以上改善无。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t)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本组观察组患者有效19例,无效1例,患者为植入后植入体松动,取出2个月后重新植入后仍不成功,有效率90.5%;对照组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73.7%;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疗程13~24个月,平均疗程(19.4±4.5)个月,对照组患者疗程18~31个月,平均疗程(22.3±5.4)个月,两组疗程时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全身及局产免疫、严重过敏、感染等不良反应。

3讨论

作为口腔临床治疗时,经常会碰见的一种疾病,口腔错位畸形非常常见,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人们采用的治疗方法一般为颌面矫形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的稳定性非常高,并且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在进行口腔支抗治疗时,采用的治疗方式一般为口内支抗治疗方式,但是这种治疗方式的稳定性非常差,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支抗损失的情况,部分患者接收治疗之后,还会出现磨牙前移的问题,这种治疗方式的配合度非常低,在治疗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意外情况,近几年,我国种植科学与正畸科学结合的治疗方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患者开展口腔正畸治疗时,采用微种植支抗种植的方式对患者的口腔畸形进行矫正,在开展治疗时,采用的治疗方式一般为微螺钉型种植体方式进行治疗,这种种植体的骨体部分呈现螺纹状,在进行骨体部分固定时,采用的固定方式为机械力固定的方式,这种固定方式有效提升骨体与口腔环境的协调性,初始稳定性高。并且骨组织周围没有破骨细胞活动,能够有效提升骨体的负载,以便更好的满足正畸支撑治疗的需求。

在开展口腔正畸治疗时,早期施力可以使得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形成纤维组织,这些纤维组织使得种植体与抗牙周一起按照受力方向生长,当种植体手打送压迫时,种植体就会嵌合到周围的骨质之中,这种治疗方式能够缩短口腔正畸的治疗周期。另外,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式而言,这种治疗方式本身就有着种植部位较为灵活的特点,种植体的体积相对来讲较小,并不会受到施力方向和植入方向的影响,受到的限制因素较少。在开展口腔经正畸治疗时,可以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重视,即使牙齿种植之后就开始受力,牙齿的种植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而言,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种植技术进行口腔畸形治疗时,治疗人员可以将其与传统治疗方式进行对比,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便更深刻的认识到微种植支抗技术的优势。本组研究认为,在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时,可选择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根间龈缘,此处牙槽骨骨皮质较为坚硬,植入后较为稳定,可避开牙合干扰,利于稳固,配合牵引力为150g~200g,不易超过300g,防止引起种植体松动、脱落;螺钉微型种植体还可避免患者身体排异反应,可以满足高固的要求。但是,术后应预防性使用漱口液,清洗种植体周围,防止炎症引起植入体松动问题发生。经本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感觉舒适,且治疗疗程明显较对照组要短。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临床疗效优于一般正畸支抗技术,正畸治疗是个体生理与机械力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多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由于微型种植体微小,植入部位几乎可以游刃有余,便于操作,到取出时,将其反向旋出即可,非常方便。微型种植体支抗优点主要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操作时间短,种植体植入和取出均非常简单,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廉、具有良好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三军.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4(9):1441-1443.

[2]詹美芳.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4(4):206-206.

[3]肖源宏.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32):553-553.

[4]徐晓静.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