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论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

黄瑞

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前提;第三,继承与创新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第四,理论联系实际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概括,是总结我们党90多年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晶,表现了党的第五代领导集体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里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开放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如何做到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

这是对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本质保证,保证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从我们党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成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只有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保证民族理论鲜明的党性。鲜明的党性,是民族理论突出的特点。同民族史、民族学等各种关于民族研究的学科不同,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制定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它发韧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因而,保证民族理论与时俱进中的鲜明党性,是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保证民族理论正确的政治方向。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认识的基本规律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即,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的情况下建立的社会主义。从这个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确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治党治国方针,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由于社会及历史条件差异,具有自身更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更大的特殊性。这种“更大的特殊性”,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方针、特殊政策。无论怎样,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与此相联系,民族理论研究也必须如此,民族理论研究只有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基本前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体上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一个是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不顾中国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以井冈山斗争为起点,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最终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是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批驳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实现了我们国家新的历史时期重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非凡的胆量和理论勇气,首先澄清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问题。他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的民族关系。”对认清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实质确定了主基调,使民族理论研究领域里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问题澄清了是非,统一了全党思想认识。历史实践经验证明,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精髓。

三、继承与创新是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首先要求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民族理论。所谓用科学的态度,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而不是用教条主义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从创立自己学说的那天起,就反对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马克思曾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这样谆谆地告诫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提出了无产阶级奋斗的历史使命。但这些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总结,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在一些基本观点或论断上随着时间推移将过时或不完全正确。如果教条主义地将这些生搬硬套,必将会对革命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理论联系实际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首要的是跟上时代主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民族理论经历了三次时代主题变化,从而形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次为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大工业刚刚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民族问题表现为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要回答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处理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中的民族问题。正是在这样伟大的实践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第二次为列宁所处的无产阶级同帝国主义斗争时代,民族问题已经扩大为殖民地问题。并且由于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使殖民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纳入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范围。列宁根据时代变化,形成了列宁殖民地问题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第三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把握住了时代主题的变化,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深化了民族理论,成为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典范。

综上所述,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内容,既是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创新的本质体现,又是民族工作迫切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意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804.

[2]邓小平文选第1卷[M].352.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