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何娟冯德

何娟冯德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鼓舞我们展开对护理技职教育的省思,自我检视现有护理课程是否能帮助学生适应变动中的医疗环境与未来职场,教学方式是否多元化、具有特色,希望奠基于过去良好的基础能有所创新。本研究根据这一问题提出,通过文献分析法针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881-02

1以人为本的高等护理教育实践

优质的技职护理教育应具备的特色是:务实与因材施教。务实指的是在课程设计方面,理论与实务兼顾、课室与临床并重,让学生毕业后能学以致用具有优势就业竞争力,?仅知识与技能兼具,亦加强品德与态度培育。因材施教是指依据学生的背景、能力、兴趣与志向,提供多元学习历程,以满足?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育目标上便是如何提升与培育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与学养,发挥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人的特质与精神,亦即重视能力、临床留任与社会需求的关键。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将护理专业价值与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人精神融入课程中,因为教育是协助学生社会化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专业价值与行为模式的形成,除?专业课程外,学生?需要潜在课程与师生互动密?的辅导制?。因此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圈模式[1]。

护理专业强调以人为本,因此护理教育应该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教导学生以病人为中心。传统教学方式是?师准备教材、订定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或测验,这是以老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模式,着重于知识的传(transmissionofknowledge)。加入情境式教学,以临床的实例引导学生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透过教育理思考,鼓励学生多元思考、学习表达,不仅有助培养批判性思考、增加问题解决能力,?能启发学生自我觉察与自我了解,重视师生间的互动,这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模式,着重于知识的应用。我们希望充分应用以学生为本模式于教学中,让?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以身教、言教与境教的角色模范,协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能终身学习完成自我实现[2]。

2师资方面的教学改革

2.1高阶师资聘(留)任及教师进修相关问题建议

首先,学校落实遴聘助理教授级以上专业技术教师,并鼓励及辅导校内教师以技术报告送审升等。其次,学校应制订高阶师资聘任及留任激励办法,包括:提高薪资、新进高阶师资前三年提供教学研究经费、提供住宿补助等。再次,学校宜制订进修博士教师激励办法,包括:减授时数、留职留薪部分时间、提供部分时间公假等。最后,学校应研究提升护理专业教师及学生师生比[3]。

2.2教师实务经验缺乏,教学能力不足、重研究轻教学等相关问题建议

首先,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应有具体成效指标,例如:老师教学能力成长、课程改善及学生学习成效提升宜有质量性资料左证。

其次,学校明确订定实务经验内涵,实务经验得包括:做staff,照顾病人的经验、老师带实习若有亲自照护病患、临床带教的经验等。

然后,所有护理专业师资应有与其教授科目相关临床经验,未有实务经验者应优先选择至教学医院临床进修补足,学校并应订有相关教师临床进修办法(含成效检核),建议如下:(1)临床老师进修办法宜有下列项目(但不限于下列项目):优先选择至教学医院,及公开分享如何在教学上应用等相关进修与检核办法,以提升教师实务经验及临床教学能力。(2)相关实务经验补足办法可分:a.短期临床进修:对近期未有相关实务经验教师,可善用寒暑假期间办理。b.长期临床进修:对从未有相关实务经验教师,优先选择至教学医院补足,获得扎实的实务经验。

3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创新

3.1护理专业毕业生基本能力不足相关问题建议

首先,落实英文、数理的毕业门坎/检验机制。其次,英文、数学、逻辑等课程改革,重视护理应用,以医护实用化教学课程设计;并加强英文、数学、逻辑补救教学。再次,着重应用英文、数学,英文融入课程教学。最后,开创英文、数理能力的教学策略[4]。

3.2教学未能落实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培育目标等相关问题建议

当前,各校可善用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资源,建构相关护理教育课程资源共享。接下来,加强证照辅导。也可以建立护理科应届毕业生毕业1年内护理师执照通过情形调查系统。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强化基础医学教学与护理专业教学连结机制建立与实施。并且建立护理专业能力毕业门坎机制并强化与落实,且能提供核心能力达成具体质量性证据。

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应该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社会/国际趋势、国家政策及自身特色,邀请业界、学界、校友、师生(老师)等共同研拟核心能力,建立护理核心能力指标共识。包括教学内涵及评量指标。其次,建立及推动学生学习成效导向课程规划及建立自我评鉴及课程评鉴机制。再次,将核心能力培育融入课程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及评量方法中;强调以临床情境教学教案与案例教学,将人本素养带入课程,以提升学生推理、独立思考能力,并规划多元化教学活动。

教学实践方面,要建立教师成长机制。加强护理教师以学生学习导向课程设计、教学及评值专业知能。培养教师具有强化教师教学策略知能,包括个案教学法、批判性思考教学。补助教师修习课程设计与教学教育活动。举办课程规划研习会及教学观摩或共识会。同时,推展多元化教学评量,如:纳入OSCE检测以反映学生真实能力达成。最后,强化全面教育以尊重人性为主题的核心价值。

3.3临床实习质量及实习场所不佳等相关问题建议

在临床实习的教学实践方面,我们应该(1)建立并推展临床教学质量保证机制。(2)建立课室与临床教学沟通机制及临床实习检讨机制。(3)建立实习机构伙伴关系及实习单位评分机制。(4)落实课室教师负责临床实习指导制度,并建立临床指导老师与课室教师相互轮调制度。(5)强化临床实习与理论应用课程与教学发展,缩短课程与实习衔接时间。(6)改善护理技术学习设备与资源。(7)建立临床指导教师成长机制,加强临床教师以个案为中心及融入专业核心素养的床边教学能力。(8)建立实习前能力鉴定制度,发展融入护理核心素养的临床实习目标及评量。(9)制订实习学分与时数比例,并于毕业前安排有大、小夜实习经验。

3.4毕业生职场适应力不良等相关问题建议

首先,建立毕业生继续支持与辅导系统/制度:毕业后第一年导师继续辅导追踪,至业界毕业生访视,协助辅导职场适应。其次,落实护理科毕业生流向调查。再次,加强学校与职场对话:建立毕业生能力共识,共同发展因应策略。接下来,强化就业学程,提前安排学生职场工作体验,可安排大小夜班实习、增加照顾病人人数,培养贴近职场的临床工作经验。然后,强化全面与专业课程能培养学生职场抗压力、沟通技巧、正向思考、压力纾解、求救等能力的培养。最后,培养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与成就感。

4完善教学设备

4.1护理类教学硬设备与教师办公空间不足等相关问题建议

依学校实际需求,由现有补助计划及学校自筹经费改善。建立与医院合作机制:分享医院的技能中心及淘汰设备内在机制。建立经费分配制度:依据学生及教师人数,合理分配仪器设备经费。建立采购机制:采购项目与课程或培育学生能力相关性。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机制:定期检视教学设备、编列顺序[5]。

4.2专业图书数据老旧等相关问题建议

首先,本研究认为可加强馆际合作,互享资源,以增加相关医护书籍更新的速度。其次,建立及落实图书采购及运用机制,如建立淘汰旧换新机制及采购优先级等。再次,可以改善应用图书教学设计与评量:教学与作业融入使用图书资源图书与数据查询。最后,奖励教师编制实用临床教材。

参考文献:

[1]李晶.高职护理专业《成人护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15)

[2]胡雪琴,张廷惠,段春燕,景戎.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重庆医学.2010(18)

[3]胡清伟,张谦.药理学教学中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0(15)

[4]汪小燕.高职高专《成人护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全科护理.2010(20)

[5]陈若冰,马丽红,宋晓燕.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