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怎样教——老课文新教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新教材怎样教——老课文新教法

王文燕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滨河左岸小学250000

新旧教材对比,《赵州桥》这篇课文在旧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赵州桥的特点,领会单孔拱形的设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新教材中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清楚一段话的。教学思路也从以老师为主的思路教学,改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抓课文重点,舍得删文本中次要知识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1.怎样抓新教材中的课文重点。首先解读每个单元的开始页。在新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开始第一篇章就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每单元分双线单元与单线单元两类,人文专题属于双线单元,文体专题属于单线单元。《赵州桥》这篇课文在本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属于双线单元。第一要素: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第二要素: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两个要素既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其次解读课后练习题。在新教材中每课的课后练习题就是本课学生的学习重点。在《赵州桥》这一课中,课后练习题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1,抄写第三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第2,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上“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最后依据单元开始页与课后练习题确定教学重点为: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怎么做到重点内容重点学,次要内容舍得删呢?本课第一、二自然段,是次要内容。所以在课堂中第一自然段只是让小主持人出抢答题的方式,检查了学生对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方面掌握情况。

第二自然段理解“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这个问题是一个难点,在之前的教材中,也是作为重点来学习,但现在对于新教材来说,我们就要舍得删掉次要内容,所以在课堂设计时,第一步是小主持人指名同学回答预习单中第三项问题: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第二步,老师与学生交流这个问题,个别学生可以回答,带动其他同学的理解对这个问题理解。只要学生能明白“创举”的意思,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了解这种设计是什么样的以及这种设计带来的好处。最后体会到赵州桥这种设计的桥在1400多年前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从没有有过的桥。学习目标达到了解“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即可,不用过多的讲解、理解、体会其他学习内容。

本课的第三自然段,是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怎样重点学呢?

首先确定好学习重点学会什么内容?我制定了四个问题。第1,第三自然段是围绕(桥的美观)意思来写的。哪句概括了这段话的意思?第2,课文第三自然段,围绕(桥的美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栏板上各种不同姿态的龙),体现出桥的美观。第3,第三自然段中写了哪些不同姿态的龙,用不同方式展现出来。(朗读、摆摆动作)第4,围绕一个意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完整的话。在此基础再有所提高:围绕一个意思能清楚地说一段话。如“雨下得真大……”

其次确定好重点内容运用哪些学习方式?第1,课前自主预习。第2,课上小组合作。第3,集体交流探究。

再次确定好重点内容训练学生哪些能力?第1,概括总结一个自然段段意的能力。第2,摆摆动作体会词语意思的能力。(如:相互缠绕,吐出水花,两条飞龙,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第3,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学习朗读各种不同姿态的龙)第4,表达写作能力(围绕一个意思能清楚的说一段话。)

二、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学生获得的是综合素养的提高,老师也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就是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不是传统的依靠教材,教材让老师教什么就教什么。“以学定教”的教是指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先自行解决,学生能合作解决的就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不能理解的教师只作点拨性引导,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少讲、精讲,这样长此以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首先在课前做预习单,进行自我预习及小组合作预习。小组合作主要以家离着比较近,及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成立自己的学习小组。

其次:解决预习单中的问题贯穿整个课堂。一个主持人领着全班同学把预习单中7项问题以提问回答的方式解决,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点拨引导作用。

学习课文时,第三自然段是需要老师引导点拨之处,老师要倾听发言,顺势引导。这样的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时间关注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醒培养学生的专心学习,学生获得的是自我学习的认可和提高。

学生不能理解的教师只作点拨性引导,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少讲、精讲。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苏霍姆林斯基

“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正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好奇心。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教师在这其中是鼓荡着爱与温暖的春风,学生便是借助老师轻轻一吹,便腾空而起,展翅高飞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