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悬灸仪对腰痛病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悬灸仪对腰痛病的疗效分析

杨蓉

杨蓉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针灸推拿科416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悬灸仪在腰痛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腰痛病的患者,对照组为远红外线悬灸仪治疗,观察组为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悬灸仪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VAS评分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痛病的患者实施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悬灸仪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骶疼痛,充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比较突出的价值。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到临床腰痛病的治疗中。

【关键词】中药外敷;远红外线;腰痛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加强对自身健康的的关注。尤其在现阶段腰痛病发病率日益上升的基础上,人们开始重视腰痛病的治疗方法。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临床医疗需求,不少医疗学者均从中医学角度,展开对腰痛病治疗方法的研究[1]。为明确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悬灸仪对腰痛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了76例腰痛病患者加以研究,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腰痛病的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由临床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8例。观察组38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8岁~87岁,平均年龄为(40.16±10.69)岁。对照组38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7岁~88岁,平均年龄为(40.53±10.27)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检查后均被确诊为腰痛病;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其他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2]。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为远红外线悬灸仪治疗。首先,医护人员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远红外线悬灸仪[3]。选择陶瓷型的加热器,将其作为远红外线悬灸仪的热源。其次,设置其波长为15Å左右,设置其照射的范围为40×40cm。最后,将远红外线悬灸仪对准患者的腰痛区域,照射时间为15min,照射次数为1次/d。在对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时刻观察远红外线悬灸仪的使用状态,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疼痛、发痒等不舒适症状,若存在不良现象及时停止照射治疗。

1.2.2观察组为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悬灸仪治疗。对患者实施远红外线悬灸仪治疗时,其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的中药外敷为本院制剂:化淤消肿散。药物成分为大黄、红花、当归尾、栀子、冰片、白芷、黄柏、泽兰、土鳖虫、续断、薄荷、牡丹皮、天花粉和香附。在对患者实施中药外敷前,首先要将相关药物成分放在一起,加入水调成糊状,然后将糊状药物涂抹在纱布上,最后将纱布平放在患者的身上。在床上铺好防水的橡胶单,在药熨袋上纱布上覆盖3层毛巾,将其敷贴于患者的腰背部,用被子盖住患者的身体以达到保暖的目的。

1.3疗效判定

依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腰骶疼痛消失,无不良反应现象发生;②有效:腰骶疼痛缓解,不良反应现象较少;③无效:腰骶疼痛加重,不良反应现象较多。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关于腰骶疼痛的评分标准,主要以VAS疼痛评分标准为主:0分视为无痛;3分及以下视为轻微痛感;4~6分视为疼痛影响睡眠;7~10分视为疼痛难忍。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VAS疼痛评分情况

根据对表中数据的分析,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VAS评分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根据对表中数据的分析,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6.84%。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痛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发生在腰部一侧或是两侧的疼痛现象。近年来,在人们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基础上,腰痛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目前,临床中对于腰痛病的治疗,通常采用远红外线悬灸仪治疗。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治疗效果不是十分显著。在中医学不断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上,腰痛病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创新。中医学认为,腰痛病为外感之中,以寒湿之邪致病;或气滞血瘀、肾亏体虚所致[4]。因此。在对腰痛病进行治疗时,采用针对性的中药外敷方法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为(2.15±1.08)分,对照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为(5.69±2.53)分;且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著。观察组是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了中药外敷。其药物成分相对较多,其中大黄属于蓼科多年生植物,气清香、味苦而不涩,有积滞腹痛、泻痢不爽功效。红花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特异香气,味微苦,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良药。当归尾是当归的尾部,对经闭不通、瘀血积滞有一定的改善作用[5]。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气味芳香浓郁,有清热、泻火、凉血、消肿的效果。上述药物成分混合后为棕黄色的粉末,具有冰片的香气,味道较苦。综合应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重要功效。因此,在治疗腰痛病时应用该中药外敷,具有突出效果。

综上所述,对腰痛病的患者实施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悬灸仪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骶疼痛,充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比较突出的价值。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到临床腰痛病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温志刚,路帅,董军格,等.外敷温经药酒和电磁波理疗配合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病的短期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1):2688-2690.

[2]吴建立,许惠彬.中药外敷联合蜡疗辅助治疗脊柱关节炎性腰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12):160-161.

[3]姬永琴,刘嫄.中药热奄包对腰痛患者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4):240-241.

[4]崔建欣,杨慧劼,王倩.中药外敷联合蜡疗治疗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9):38.

[5]黄明亮.中药外敷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4,16(04):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