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用药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用药的影响

张庭花

弥勒市弥阳卫生院652399

摘要:目的:探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用药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某地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9年及2010年处方展开研究,两年抽取的处方张数均为500张,对比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的用药情况(2009年为实施前,2010年为实施后)。结果:实施该制度前不规范处方占比10.4%,实施后为1.6%,(=5.638,P<0.05);2009年激素、注射剂使用率为26.40%、52.00%;2010年分别为17.60%、22.00%,(P<0.05)。结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可规范处方,而且可减少激素使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用药;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含义指的是医生所给予患者的药物必须符合患者病情,而且剂量合适,疗程合理。然而,现阶段,我国存在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尤其是抗生素滥用[1-2]。为此,新医疗改革要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大主要内容”之一,对医生用药行为进行规范。为探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用药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某地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机构作为研究对象,2009年、2010年处方张数均为500张,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某地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9年及2010年处方展开研究,两年抽取的处方张数均为500张。每一张处方含有患者性别、药品数目及名称、年龄等多方面信息[3]。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观察患者抗生素使用比率、联用抗生素、门诊处方注射使用等指标。将全部研究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抗菌使用比率、联用抗菌素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检验;若实施前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则表示为P<0.05;反之,则表示为P>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09年500张处方中,52张存在不规范情况,占比10.4%。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为30张;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张数为15张,如处方书写头孢氨苄缓释胶囊1盒,不符合书写规范;药品超剂量使用未说明原因5张,如左氧氟沙星片0.4Bid,左氧氟沙星片的常用量为0.2Bid。2010年500张处方中,8张存在不规范情况,占比1.6%。实施该制度前不规范处方占比10.4%,实施后为1.6%,(=5.638,P<0.05)。

2.2抗菌药物

由表1可知,2009年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张数360张(72.00%),2010年为198张(39.60%),(=4.267,P<0.05)。而且2009年、2010年单种抗菌药物使用的处方数占最大比例,详细数据见表1。

2.3注射剂及激素分析

2009年抽取的500张处方中,激素、注射剂处方分别为132张、260张,占比分别为26.40%、52.00%;2010年抽取的500张处方中,激素、注射剂处方分别为88张、153张,占比分别为17.60%、22.00%。两年对比差异明显(P<0.05)。这说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激素、注射剂处方使用率明显下降,但是使用率仍然比较高。

3.讨论

早在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基本药物的概念。基本药物是最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满足人民所必需的药物。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是基本药物的三个基本目标。目前全球已有160多个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其中105个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我国于2009年对基本药物的含义作了明确和界定,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基本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廉价。基本药物制度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大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用药目录的遴选调整,生产供应保障,集中招标采购的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全部配备使用,财政补偿等相关政策办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提高群众获得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有利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现阶段,由于医务人员受自身知识面、多年用药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最典型的是抗生素的滥用。本次研究中,实施该制度前不规范处方占比10.4%,实施后为1.6%,(=5.638,P<0.05),这说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不规范处方明显减少。于此同时,抗菌药物明显减少,这说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具有减少抗菌药物滥用作用,促进基层合理用药[4]。我国基层处方书写规范性不强,而且联合用药不切当。比如,诊断“急性胃肠炎”,用药头孢他啶针+左氧氟沙星针。细菌性胃肠炎首选氟喹诺酮类,次选可用三代头孢菌素,但无需两套联合使用,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于此同时,2009年激素、注射剂使用率分别为26.40%、52.00%,2010年使用率分别为17.60%、22.00%。两年对比差异明显(P<0.05)。这说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激素、注射剂处方使用率明显下降,但是使用率仍然比较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患者与医生认为使用注射剂及激素可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而治疗中更加倾向于使用注射剂及激素。此外,激素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包括给药途径不正确、滥用于胃肠功能改善中、无指征滥用、超剂量使用、超适应证使用等。

针对基层用药不合理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医院可对医生的用药知识进行培训,掌握激素、抗生素等药物适应症及禁忌证,同时安排管理层工作人员与专业药师考核培训的结果,如果考核没有合格,需要接着学习,一直到通过考核。(2)医院应该鼓励药师多和医生交流,如果存在不合理的用药情况,需要安排医师对处方进行查看。(3)医院应对本院的处方实施上传与留档,然后指导药师定时查看。(4)制定考核的制度,让医务人员明白不合理的用药会影响到患者与医院,促进全院工作人员杜绝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发生。(5)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学习,理解国家政策。

综上所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可规范处方,减少注射及激素应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健,吴群红,高力军,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影响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7(03):75-77.

[2]杨春艳,杨诗汝,向小曦,等.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对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3,26(01):17-19.

[3]邹榕,罗红叶,黎燕宁,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广西乡镇卫生院门诊用药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51-1453.

[4]宋燕,卞鹰.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12,(09):30-33.